大元山林場勞工薪資比較暨工作環境時空背景

       想瞭解深山林業勞工的狀況,必須從薪資結構著手。

       民國34年至60年代,是台灣最艱困時期,經濟凋敝,政府籌措財政,必須開發自然資源。 無論林工、礦工都無聲奉獻犧牲,讓行政得以運作正常,奠下日後「台灣錢淹腳目」的基礎。

       其時台灣實施「管制經濟」,民生物資、房地產業、土地買賣、機具車輛、........,無一不受管制,物價嚴格控制,無法隨市場波動。尤其外匯市場管控更是嚴謹,數十年一成不變採取固定匯率,新台幣與美金一律40:1。

       山區一般低階林業勞工當年僅有約略60元左右,折合美金1.5元,生活困頓不難想像。與現今比較,恍如隔世,地獄與天堂之別。

勞    工    薪    資    比    較    表

勞工技職別 編制別 級別 薪資(固定匯率 新台幣與美金比值為40:1) 職        務 福利 保險
甲種技工 編制勞工 彈性,差距大,按工作領薪資。 辦公文書(薪資比照公務員,可以領差旅費、餐飲費) 子女享教育補助費、獎學金 勞工保險
監工、檢尺(薪資是乙技2至3倍,可以領績效獎金。) 勞工保險
索道工、鐵道工、雇員(薪資等同中工、下工) 勞工保險
乙種技工(主要涵蓋集材機組的作業勞工) 非編制勞工 上工 約新台幣100(折合美金2.50) 集材主機操作員、集材組工頭、裝材組工頭 勞工保險
中工 約新台幣80(折合美金2.00) 副工頭、深山中繼小型汽油集材機操作工 勞工保險
下工 約新台幣60(折合美金1.50) 一般勞工 勞工保險

       大元山林場的集材機組作業勞工有另一特色,除宜蘭當地外,六成以上甚或八成來自彰化田中、社頭、二水以及南投民間四鄉鎮相鄰區塊,可能是其時生活艱苦,風聞宜蘭大元山林場大量招募林業勞工,呼朋引伴相互提攜前去,尤以民國39年最眾。

       這群遠離家鄉到深山謀求生計的勞工,山頂人一概以「下港人」統稱。

       大元山林場的集材機組編制以作業機番號為依據,主要的集材機有二號集材機 、五號集材機、七號集材機、九號集材機,除這些大型集材機組外,還有一些小型汽油發動機作業,編制瑣碎,無法詳述。

       集材機無法作業的林區,改用木馬運送,或外包木材商。

       民國36 年以前集材工作皆使用人力集材,未架設機械集材機。開闢山地軌道路基約 8 公里,現在山地軌道上使用為手推台車。平地線轉而使用汽車運材,但是古魯山路過於狹窄,僅可容納一車單向行駛。該年大元山林場計畫增設 3 組機械集材機,並繼續敷設山軌道,拓寬原有路基,使得平地古魯至羅東可用卡車運材。

       民國39 年大元山林場興建翠峰索道,為堀田式雙線,原來的三段單線索道,一同改為二段堀田式索道──古魯索道(大元索道)及暗霧索道(鞍部索道),軌道改為 762 公釐之寬軌鐵道,以便行駛機關車,民國40 年 9 月完工,月產量約為 3000 立方公尺,相較日治時期產量增加 5 倍。民國41年興建古魯伏地索道於古魯卸材廠,該年作業區最遠到達翠峰線。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林場所轄林班與集材機位置圖

       民國47 年大元山分場之平地線,自古魯至羅東 18 公里汽車道,可用卡車運材,現有三噸半卡車 22 輛,平均每日可運材 100 餘立方公尺。山地線有古魯林道、大元索道、翠峰索道三線,山地軌道 8.6 公里(蹦蹦車道),係聯結大元與翠峰兩索道間,翠峰線軌道,接於翠峰索道,以延伸至伐木終點。此時大元山分場主要採伐區域為大元山、十六分山等處,範圍區內林班有 130 林班 298 公頃、131 林班 152 公頃、132林班 150 公頃、133 林班 264 公頃、135 林班 363 公頃、136 林班 184 公頃、137 林班 240 公頃、138 林班 221 公頃,共計面積 1872 公頃。計針、闊葉樹蓄積約 544,612 立方公尺。逐年依砍伐計劃繼續向翠峰湖前進,依照林班 131、132、133、135 順序往林班 150 推進,而太平山三星線依 157、156、155、151、150 林班順序向翠峰湖前進。

       民國45 年砍伐線抵達晴峰,民國48年開始在晴峰山地運材鐵路線作業的蒸汽集材機逐步改換大型柴油集材機。

       民國49年(1960年)配合林務局改制,羅東山林管理所與太平山林場合併成為蘭陽林區管理處,下轄三處辦公事務所:大元山工作站、加羅山工作站、太平山工作站。大元山工作站負責範圍為大元山林場,加羅山工作站負責範圍為舊太平山林場、太平山工作站負責範圍為新太平山林場。

       民國51 年後伐木人員主要工具皆換成汽油機器鏈鋸。

       蒸汽集材機需要充沛水源,晴峰作業已接近山頂,乾旱季節枯水嚴重,民國48 年之後大元山林場主要集材機,由原本蒸汽集材機陸續換成柴油集材機。民國55 年在翠峰山地運材鐵路線尾端的二號蒸汽集材機結束作業,就地廢棄,組員遷往翠峰湖周邊改以柴油集材機作業,這是大元山林場最後的蒸汽集材機。

       到了民國49 年大元山伐木集材沿著晴峰線挺進翠峰湖周邊,集材線以在翠峰湖畔的埤仔線為主,另一組集材機組則沿晴峰線前進,民國62年於中興崗和太平山三星線接軌,此時大元山全線運材路線建設完成,從晴峰至古魯便是大元山林場山地運材路線,從海拔 250 公尺的古魯至海拔 1900 公尺的晴峰,共有 5 段索道,9座索道架(大元山林場有四座堀田式索道,堀田式索道必須於發送點和著點各架設索道架。埤仔索道雖設一座索道架,卻從未使用。),分別是古魯索道(大元索道)、暗霧索道(鞍部索道)、翠峰索道(七號坑索道)、晴峰索道與埤仔索道(翠峰湖索道)。最後在中興崗結束大元山事業區的砍伐事業。

       民國63 年大元山林場結束砍伐作業後轉至和平工作站(南澳)繼續作業。

大 元 山 林 場 集 材 作 業 機 搬 遷 概 況

口述:大元山林場退休監工 游杉期        整理‧撰文‧繪圖:童年生長於大元山林場 陳東元

 

民國四十年以前

作業區在四公里線

伐木工具為人工鐵鋸

民國41─48年

作業區在翠峰線

伐木工具為人工鐵鋸

民國48─54年

作業區在晴峰線

伐木工具為汽油機器鏈鋸

民國55─63年

作業區在翠峰湖埤仔線以及晴峰線

伐木工具為汽油機器鏈鋸

二號集材機
作業區在四公里線,集材以人力為主,使用拄櫓(譯音)將砍伐的木材逐步從山頂滾動至鐵道旁,再堆放到材車上,以人力運送。
為大型蒸氣集材機,組頭陳聰政,後由張金龍接任,改監工制後仍為監工,作業區沿著翠峰線延伸至望洋山〈整片山崩塌,又稱為大崩山〉。因翠峰線自晴峰索道起有兩處鐵路大崩山,又是單機作業,蘭陽林區管理處為節約修路養路開銷,採取每2-3年集材到達運載程度再進行搶通,利用最短暫的時間將木材迅速運出。因運輸不便,柴油、汽油無法運補,只好以最老舊原始就地取之不盡的木材為燃料的蒸汽機做為集材機。是大元山工作站最後的蒸氣集材機。

民國55年移至埤仔線作業,改為柴油發動機後,由歐金水任監工。

大元山工作站裁撤後,轉至和平工作站。

五號集材機
為小型蒸氣集材機,組頭施清泉,苦力頭蕭新淵。
改為柴油發動機後,由陳拾得任組頭,改監工制後仍為監工。晚二年上晴峰線,作業點在翠峰湖邊。

由陳拾得任監工,作業區在晴峰線路尾段直至末端中興崗,民國57年改游杉期任監工線。大元山裁撤後,部分員工轉在太平山三星線作業。

太平山工作站林業砍伐結束後,轉至和平工作站。

七號集材機
為大型蒸氣集材機,組頭陳色東,苦力頭楊義發。
在晴峰線早期仍是大型蒸氣集材機,改為柴油發動機後,由蔡館任組頭,古力頭歐金水。民國51年改監工制後陳其六為監工,作業區晴峰線路尾段,民國55年移至埤仔線。

陳其六為監工,作業區在埤仔線。

大元山工作站裁撤後,轉至和平工作站。

九號集材機
為大型蒸氣集材機,組頭徐昭文,苦力頭陳拾得。
在晴峰線早期仍是大型蒸氣集材機,改為柴油發動機後,組頭徐昭文,古力頭歐金水。民國51年改監工制後游杉期為監工,作業區晴峰線路尾段,民國52年移至埤仔線翠峰湖邊,民國53~55年擴大編制改為雙柴油集材主機作業。

民國57年改陳拾得為監工,作業區埤仔線。

太平山工作站林業砍伐結束後,轉至和平工作站。

除這些大型集材機組外,還有一些小型柴油或汽油發動機作業,編制瑣碎,無法詳述。如王瑞東(綽號:土牛)、何川、施堅城擔任監工的集材機組,作業區在晴峰線。

集材機無法作業的林區,改用木馬運送,或外包木材商。

蒸氣集材機,山上的人稱為“水煙”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林場的山地運材鐵道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