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大元山區的運材卡車

      林場直營時期的六輪卡車

       大元山林場直營時期生產原木經三段山地運材鐵路四段堀田氏索道運送至古魯土場(原木止擋場或集材場的學術名稱),經過再次整理,將原木吊掛至運材卡車上,經寒溪、大進、廣興,最後運至羅東竹林。

       行駛的沒有陡峭路面,較為平坦,使用的運材卡車為普遍常見六輪卡車。

       太平山林場則在土場(直接以原木止擋場或集材場的功能做為作業地名)以小火車行駛森林鐵路運至羅東竹林。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古魯集材場改運後來改用機械將木材堆放在卡車上。 《大元山工作站退休員工吳鋅泉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古魯集材場載運原木至羅東竹林的運材卡車。 《大元山工作站退休員工吳鋅泉提供圖片》

      古魯林道闢建的10輪卡車

       銅山,顧名思義就是有蘊藏銅礦的山脈。

       民國49年剛入學大元國民學校就讀,學校懸崖底下的南澳北溪沖積河床每隔幾日便會傳來「鐵牛」的砰砰聲,學長學姐說那是運銅山的銅礦石。

       大元國民學校遠足都選擇在南澳北溪沖積河床,有幾位大膽的學長學姐帶著學 弟學妹溯溪而上,到達大轉彎處,只見有一簡易索道,那是將銅山的銅礦石運用溜籠方式,將對岸高海拔的銅礦挖出的石塊溜滑至大轉彎處,再以「鐵牛」運到羅東提煉。

       行走在南澳北溪沖積河床的「鐵牛」,這條路線往下經過「中間聚落」的古魯流籠頭(發送點),往下再經古魯,然後接大元山工作站運材卡車道路至羅東。當年,只有「鐵牛」行走,因此道路是臨時開闢,不僅狹窄,路況更糟, 時常發生「鐵牛」翻覆跌至懸崖底下,枉送不少生命。

       這條最初運送銅礦礦石「鐵牛」所走的山路後來加以拓寬整建成為委外招標的木材商載運原木「10輪大卡車」行駛的林道。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鐵牛 《圖片來源:C.C.Wang 千王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師生合影背景的南澳北溪河床是當年古魯林道行駛10輪大卡車的位置。 《大元國小校友陳明來‧陳福輝提供圖片》

       民國39年以前大元山林場作業區在四公里山地鐵路線,伐木工具為人工鐵鋸,集材以人力為主,使用鶴嘴(山區林工稱為拄櫓)將砍伐的木材逐步從山頂滾動至鐵道旁,再堆放到材車上,以機關車拖拉運送。因此隔著南澳北溪溪流對岸山頭的林木無法開發,只能委外木材商前往砍伐。

       民國50年,南澳北溪沖積河床出現了“10輪大卡車”,那是得標木材商開發大元國民學校對面山頭的林木。

       民國52年,大元國民學校對面山頭的林木砍伐結束,「10輪大卡車」移往南澳北溪沖積河床左邊銅山繼續開發,這座山應屬南澳鄉範圍。

       民國54年,「10輪大卡車」繼續往望洋山前進砍伐。

       大元山林場林業直營時期委外投標的開發都以「10輪大卡車」行駛南澳北溪河床。

       民國63年,大元山林場裁撤,翠峰湖附近殘留的林木委外木材商前往砍伐。

       大元國民學校畢業校友張平發、張平東兄弟曾經開著「10輪大卡車」每日在澳北溪沖積河床奔馳。

       這條「10輪大卡車」路線,當時並未命名。後來,大元山工林場撤並另闢一條林道, 是為「平元林道」。為著區別,命名為「古魯林道」。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工作站裁撤後,翠峰湖山區的木材便外包木材商,改由10輪大卡車運載。照片中在卡車上整理木材的是校友張平發。《大元國小校友張平發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當年行駛在學校前面谷底南澳北溪的10輪大卡車,照片中的卡車司機是校友張平東,大元山工作站裁撤後,他往返翠峰湖山區運載木材,空閒時常與鴛鴦水鴨戲水。《大元國小校友張平東提供圖片》

       「古魯林道」以翠峰湖為起點,途經望洋山腰,下坡至南澳北溪,順著河床至南澳北溪一號支流的小溪後,不久開始爬坡至「中間索道聚落」,再次下坡至古魯,經寒溪、四方林、大進、廣興,終點是羅東各外包木材商集材場。

       台灣闢建公路或林道皆會避開溪谷河床,唯獨「古魯林道」約7公里是在南澳北溪河床上,蓋因南澳北溪上游係大片望洋山山壁崩落走山,大量土石將溪谷添滿,形成坡度5%的平緩沖積石礫平地,「10輪大卡車」行駛其上不必擔心曲折顛簸的危險路況,既舒適又安全,如遇颱風豪雨將路基沖毀,只需等待數日溪水退去以挖土機稍加整修即可恢復,不需投入大量金錢維護及浪費時間搶修。

       許多不知實際情況的後製地圖都不敢將「古魯林道」直接畫於南澳北溪河床上,不僅沒有考證或訪談耆老、熟悉大元山區的故舊,還將謬誤的認知亂置,如此恐會造成後世對史實或行車的誤解,甚或影響登山者誤判產生安全顧慮。

       Google Map便是錯誤的後製地圖其中之一。

       更遺憾的是「古魯林道」至今仍被不知情的人士或網路、媒體以「平元林道」之名概括。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民國63年之前大元山林場外包闢建林道位置圖。《圖片來源:大元國小校友 陳東元依據Google Earth 繪製》

      平元林道闢建的六輪卡車規格

       堀田氏索道大量使用在台灣林業約略在蒸氣機械擔任重要角色時期,但汽油、柴油引擎經過改良,馬力大大提昇已經取代蒸氣機械,促使堀田氏索道面臨淘汰的命運。 堀田氏索道必須搭配山地運材鐵路,其缺點是需要大量人力,人事支出龐大。每段山地運材鐵路需有鐵道工負責維修,也需要機關車司機及助手編制,堀田氏索道本身上端流籠頭(發送點)及下端著點均需配置作業員工及監工,這些都是龐大數字。加以上述複雜設施都需維護或更新,再再都得耗費不少款項支應。 反觀卡車道路,大型挖土機及鑽孔機出現,許多巨石及堅硬路段可以輕易克服,開拓容易,道路設施單純,維修容易,人員可以大幅降低,耗費款項可以大量減少。 因此,堀田氏索道及其搭配相關設施逐漸被卡車取代,從此在台灣林業開發失去角色。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七號坑(翠峰)堀田氏索道著點。《圖片來源:大元國小校友 陳東元後製圖片》

       大元山林場、太平山林場約略在1974年開始闢建「平元林道」,這條林道最初構想以太平山林場的土場為入山口,經太平山工作站、翠峰湖、大元山工作站,從大元山林場的古魯為終點出山口。林道闢建主要因素是直營林業結束,原木生產已非主要營利目標,改以觀光旅遊為主,方便遊客進出的交通做為考量。

       「平元林道」以觀光旅遊為主要考量,因此闢建以行駛普遍常見六輪卡車為規格。

       但蘭陽林區管理處的直營已經接近尾聲,所轄大元山林場與太平山林場相繼裁撤,財源枯竭,無法負擔「平元林道」龐大的闢建款項,只為了籌措經費,能以整治「殘材」的名義進行。如此舉措造成大元山林場空前災難,地貌改觀,山河驟變,連大元山林場風光最壯觀美麗的「晴峰嶺」名稱也改成人人聞之色變的「遭難山」。

       由於大元山林場比太平山林場的運材路線距離縮短許多,加以僅是海拔1000公尺左右就潮濕多霧適合紅檜和台灣扁柏生長環境,路途縮短運輸方便,極盛時期生產材積還超過太平山林場,「平元林道」闢建完成沿線所經山嶺成為意圖不法者覬覦的對象。

       「平元林道」闢建時太平山林場部分都以原索道位置做為依據,所經路線距離都在鄰近,最遠的白嶺索道也僅離白嶺神木下行溪谷約百公尺左右。大元山林場部分則完全不同,所經路線都以保留的未開發處女林地和刻意保留做為育種的「樹母」為主,以致造成晴峰索道的流籠頭(發送點)、著點和七號坑(翠峰)索道的著點、暗霧索道的流籠頭(發送點),甚至工作站、大元國小、四公里都距離平元林道超過1公里。

       「殘木」的定義過於籠統,沒有界定清楚,加以執法者過於寬鬆,讓廠商認為只要大元山林場開採剩餘的林木都是屬於「殘木」,都可以進行砍伐,於是得標者猶如掠奪者,舉凡保留的神木、樹母都被盡數砍伐,挺立的白枯木、傾倒在地的枯倒木都不放過、砍伐後殘留的根株(樹根)更以挖土機刨走當奇木販售。

       隱藏多少不為人知的隱晦暗黑,多少年不見天日,1979年大元山林場除名,古魯撤守,大肆砍伐破壞,是台灣破壞最徹底命運最悽慘的林場。更造成現今處處山崩路斷,連狩獵都唯恐避之不及,翠峰湖以下的平元林道只能任其荒廢,難有人跡蹤影。

       八號坑,坑就是溪(以台語發音)的意思,就是依南澳北溪的支流順序第八小支溪,在翠峰山地運材鐵路線下方有一片百餘公頃從未開發的處女地,也在平元林道闢建時遭到砍伐。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八號坑林地在直營時期的地貌。 民國62年編號 62-032-0100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八號坑林地在直營時期的地貌。 民國64年編號 64-003-0244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八號坑林地以「殘木」名義開發後的地貌。 民國69年編號 69p041_6207 資料來源:林務局農航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八號坑林地以「殘木」名義開發後的地貌。 民國69年編號 69p043_6960 資料來源:林務局農航所

       「晴峰嶺」這段翠峰湖以下保有原始茂密森林的路段,可以說是大元山林場風光最美麗的地方,雲海、山嵐、森林、日出是每日可見的景色,沿途多處地點可以鳥瞰整個蘭陽平原,因此成為每天第一道光芒照射的地方。在山區的都認為是十六份山的延伸,後來卻被冠以讓人膽顫心驚的不雅名稱-遭難山。

       隨意更改大元山林場所屬單位、聚落、地點的名稱,容易造成「名不符實」的誤解以及日後文史考證上的困擾。除將「晴峰嶺」改為「遭難山」,也將當時山區稱為「晴峰湖」更名為「翠峰湖」。此項政治行政措施造成日後許多探索困擾和不便,如:原本是「晴峰湖招待所」被迫改為「翠峰湖招待所」,這和原本就有的「翠峰招待所」只有一字之差,卻相隔數10公里,分別在不同的山地鐵路線;另大元山林場海拔最高的山地運材鐵路線何以命名為「晴峰」也難以讓人理解,摸不著頭緒。

       蘭陽林區管理處另闢「平元林道」的決策影響深遠,犧牲整片價值不斐的林木,最後卻換為現今林道公路多處坍方崩毀,還有整片山壁滑落溪谷的走山現象,導致林道無法使用的慘狀窘境,可謂因小失大。

       大元山林場裁撤擔任蘭陽林區管理處處長是陳龍馨先生,民國66年陳源長先生接任。

       裁撤後,大元山林場辦公的事務所遷至山腳的古魯,擔任工作站主任的是林清池先生、 彭及國先生、林鴻忠先生。

蘭 陽 林 區 管 理 處

大 元 山 林 場

時間 處長 時間 工作站主任 備註
民國62年1月至民國66年8月 陳龍馨 民國63年 林清池(後調任太平山林場工作站主任,著太平山開發史) 民國63年大元山林場裁撤,工作站事務所遷移至山腳古魯,以整治「殘材」的名義進行開發大元山林場所屬中興崗、晴峰嶺(後改名遭難山)、十六份山、望洋山、銅山以及太平山林場所轄三星山等山區的森林。
民國64年 彭及國
民國65年
民國66年9月至民國78年4月 陳源長 民國66年

林鴻忠(大元山林場最後工作站主任,曾任羅東林區管理處處長)

民國67年
民國68年
民國68年大元山林場除名,工作站事務所撤除,繼續進行林業開發。
民國78年5月至民國82年6月 陳錫三 民國78年,蘭陽林區管理處改羅東林區管理處。民國78年7月林務局由事業機構及事業預算改制為公務機構及公務預算,正式宣佈禁伐全台天然檜木林,至此台灣林業正式結束長達76年之久的伐木養人政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平元林道闢建後的地形地貌。 編號69p043_6960 航照圖 資料來源:林務局農航所

平元林道和古魯林道脈絡分明,清晰可見。

平元林道屬一般山林道路,可行六輪卡車。

古魯林道屬特殊陡峭型山林道路,只能行駛10輪改裝運材卡車或越野吉普車,以古魯為起點,中途以南澳北溪河床為路,終點為翠峰湖。

平元林道和古魯林道皆於古魯出山,經寒溪、大進、廣興,抵達羅東。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林場裁撤後外包闢建平元林道位置圖 《圖片來源:大元國小校友 陳東元依據Google Earth 繪製》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