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山木材運輸系統

翠峰運材鐵路線

“翠峰”,是大元山區群山最蒼翠的山峰。

翠峰沿線森林開發是在民國41-48年之間最興盛,當時以蒸汽集材機為作業基具,是大元山林木最茂盛最富材積的山區,筆者幼童時期時常看到6人制10人以上才能合抱的巨大神木,這些神木長得挺拔筆直,最富經濟價值,因此被砍伐殆盡,小時經常看到好幾位孩童可以在“樹頭”上玩家家酒。

“樹頭”是指樹木砍倒後,剩餘下來接近樹根的部分。

聽年長的耆老說,大元山翠峰山區的巨大神木有許多比當年阿里山在鐵路旁的神木大上2-3倍,他們說台灣的原始森林應該是大元山翠峰山區最美麗,可惜已經全部被砍伐,沒有剩下任何一株神木。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翠峰山地運材鐵路線。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翠峰線蹦蹦車鐵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10號機關庫,大元山蒸汽集材機使用最興盛時期約在民國47至49年之間,作業範圍在10號翠峰機關庫及晴峰索道附近,10號翠峰機關庫附近區域形成的聚落可說是大元山除四公里外,最大的員工聚落,當時還設有員工消費合作社。

10號翠峰機關庫讓校友最難忘記的是橋下有一大片的薄荷,每當放三日假回晴峰家,午餐時分蹦蹦車司機回家吃飯,饑餓難耐的同學只好拔薄荷葉充飢。

10號翠峰機關庫的山坡還有大片的八角蓮,不僅面積廣大且非常茂密。

民國48年以後,大元山區森林砍伐集材的重心移到晴峰山區,只剩2號蒸汽集材機繼續沿著翠峰線前進,最終的作業地點是望洋山腰下面的地方。

2號蒸汽集材機是大元山最後僅存的蒸汽集材機。

2號蒸汽集材機作業地點距離晴峰索道著點約有10餘公里,途中又有兩處面積非常大的崩山,由於單機作業,因此所屬員工較少,蘭陽林區管理處為節約修路養路開銷,採取每2-3年集材到達運載程度再進行搶通,利用最短暫的時間將木材迅速運出。因運輸不便,柴油、汽油無法運補,只好以最原始就地取之不盡的木材為燃料的蒸汽機做為集材機。

山區的工資是隨運出總材積計算,二號蒸汽集材機所屬員工由於木材無法即時運出,是整個大元山林場工資收入最少的單位,日子異常困苦大家都不願意前往。

2號蒸汽集材機員工食物取得都必須以人力挑擔運補,時而走在高五層樓以上又溼又滑的橋樑枕木上,必須耗費二個多小時,艱辛程度令人無法想像。

翠峰線另有一處值得提一下,在晴峰索道着點的對面山坡有一處明顯的聚落遺跡,那是二號及九號兩部蒸汽機未改用柴油集材機之前在翠峰線集材作業的員工工寮聚落,民國48年後除2號蒸汽集材機繼續沿著翠峰線往更深的山區移動,九號蒸汽機則移往晴峰線,集材機也改柴油集材機。

民國55年2號蒸汽集材機結束集材作業,翠峰山地運材鐵路自晴峰索道著點拆除,鐵軌和橋樑等設施移往興建晴峰運材鐵路路尾段及埤仔山地運材鐵路,只保留晴峰索道著點至晴峰索道山路登山口約1公里橋墩,讓萬一無法搭乘索道客車必須走山路上下時行走。

翠峰線山地運材鐵路自晴峰索道著點至二號蒸汽集材機作業點的路段約於民國55年拆除,翠峰線全線15公里只剩晴峰索道著點至七號坑索道發送點一小段,長約6公里。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蹦蹦車正在索道旁等待員工及眷屬搭乘,停放的鐵路是通往大元山最後蒸汽集材機2號機組的蹦蹦車鐵路。《大元國小老師 馮致中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翠峰線鐵路的蹦蹦車 《大元國小老師 黃建智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運材的索道,下段俗稱著點。照片為晴峰索道著點,特色是運材車著陸點用木材架高達五層樓高度,遠山痕跡曾經是大元山砍伐集材未達晴峰時的最大聚落,以及通往大元山最後蒸汽集材機2號機組的蹦蹦車鐵路,聚落轉彎約1公里地點是大元山最大崩山的地方,山區俗稱2號鐵路大崩山。

照片中的孩童並非山區孩童,山區孩童沒有近視不會戴眼鏡,也沒有經濟能力穿著洋裝,這群孩童是員工親友造訪時留影。《黃慧敏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翠峰段蹦蹦車員工在10號機關車庫房舍前合影。
《大元國小校友陳麗鳳提供圖片》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