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山木材運輸系統

埤ㄚ(翠峰湖)運材鐵路線──下晴峰線

翠峰湖最早的名稱,山上的人稱之為“埤ㄚ”,但林場員工為與晴峰蹦蹦車鐵路線方便區分,便以“埤ㄚ蹦蹦車鐵路線”稱之,此線以翠峰湖為起點,沿望洋山山腰蜿蜒前進。

望洋山屬山勢比較陡峭的作業區,地質也比較鬆軟容易崩塌,所以無法在作業區附近興建工寮。

危險山區容易出事,於是在翠峰湖畔的入口處設置管制站,嚴禁眷屬及子女進入。

在望洋山線工作的林工都住在翠峰湖畔,都需步行3小時才能到達作業區,每日清晨天未亮就必須出門。

望洋山,給後人留下最重要的就是山毛櫸,這片山毛櫸純林當年被視為雜木,沒有經濟利用價值而逃過劫難。

網站版主的岳父 蔡坤煌早年在大元山林場事務所服務,熱心公務,敢言富正義感,被推選為大同鄉民代表,後調至東蘭陽林區管理處,負責業務是大元山林場、太平山林場、和平工作站的伐木集材。

生前時常談及林場和蘭陽林區管理處種種事情。

曾數次提起,大元山林場在埤仔運材鐵道(下晴峰鐵路)下方的銅山還有一條銅山鐵路,這條鐵路很少人知道,並留下照片。

銅山鐵路的位置至今仍是謎團、如何作業完全摸不著頭緒。

有耆老認為是埤仔運材鐵道(下晴峰鐵路)的延伸,銅山區的原木吊掛至鐵道旁,裝載後由機關車拖拉至銅山索道,再由兩段懸吊式索道拉上埤仔運材鐵道。

也有耆老說銅山鐵路是另一條完全獨立運作的設施,與原本大元山林場的相關運材系統扯不上關係。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銅山運材鐵路《大元山工作站退休員工 蔡坤煌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山毛櫸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晴峰及埤仔(下晴峰)山地運材鐵路線。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翠峰湖山毛櫸步道即是以此蹦蹦車鐵路舊路整修而成,沿著山毛櫸步道行進,沿途可以發現往昔使用的水管和蹦蹦車加水閥,這是大元山工作站保存最長的一段蹦蹦車鐵路痕跡。

大元山區終年雲霧飄渺,尤其翠峰湖地區是台灣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每年雨量超過5000毫米,因此苔蘚植物特別茂盛,是冰河時期孑遺樹林─山毛櫸生長的最南緣,每日午後山澗雲霧裊裊昇騰,彷彿神仙的故鄉,水氣豐沛造成每年冬季都會幾場大雪。

銅山在現今山毛櫸步道終點的觀景點下方約5公里的地方,“埤ㄚ蹦蹦車鐵路線”的鋪設主要是開採望洋山及銅山的林木。

“埤ㄚ蹦蹦車鐵路線”的開發,最主要以砍伐望洋山及銅山一帶的紅檜與扁柏,當時有2號機、5號機、7號機等三部機組員工在此山區負責砍伐集材作業,山毛櫸在當時被認定為雜木,被誤以為沒有經濟價值,因此沒有遭到砍伐破壞,不過在山毛櫸林內還是可以看到當年集材時遺留的鐵纜線。

台灣面積最大的冰河時期孑遺樹林─山毛櫸得以僥倖保留,可說是奇蹟。

埤仔線及銅山線都屬山勢比較陡峭的作業區,地質也比較鬆軟容易崩塌,所以無法在作業區附近興建工寮。

危險山區容易出事,於是在埤仔線入口處(約在現今翠峰湖山屋下方的停車場附近)設置管制站,嚴禁眷屬及子女進入。

在埤仔線及銅山線工作的林工都住在翠峰湖畔,都需步行2至3小時才能到達作業區,每日清晨天未亮就必須出門。

設置管制站,眷屬及子女無法進入也使得現今要考查當年埤仔線及銅山線的情況顯得很困難,當年在這地區工作的林工都已亡故,眷屬及子女更是毫無概念。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正在下雪的埤ㄚ線蹦蹦車鐵路《大元山退休員工 黃清河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材裝載妥當的材車,運至埤仔(翠峰湖)索道下端,準備拖拉至上端晴峰鐵路線。

左方是最早期運用首尾兩根集材柱,架以單條纜線,以集材機作業方式將整台載運木材的的材車吊起,送至晴峰線鐵路上,右方是後來計畫改成雙條纜線的高架著點,這兩種方式都是以巨型柴油發動機當動力。但是直到大元山工作站裁撤,始終沒有架設雙條纜線的索道。《陳麗鳳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