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46年 編號46-5297-079

※ 航照圖提供單位:工研院歷史航照影像加值實驗室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編號46-5297-079 航照圖 資料來源:工研院歷史航照影像加值實驗室

編號46-5297-079 航照圖是民國46年4月6日中華民國空軍所拍攝,主要作為森林資源調查及地圖繪製。

民國39年結束以人力的作業方式,此時開發至翠峰運材鐵路線,開始改為大型的纜線架空索道以及使用汽油機關車拖運材車,由太平山林場調播至大元山,約在民國41年完成,開始進行大元山森林大量砍伐的作業。

民國45年,大元山運材設施概略如下:

※軌道設備(資料來源沒有正確數據僅能參考 詳細資料請至羅東林區管理處查詢)

線    名
起    迄    站
長度

最大坡度

最小半徑

單位:公尺

橋樑數

(總長)

隧道數

(總長)

機關車

臺數

大元山線(四公里線) 鞍部索道(暗霧索道)發送點翠峰索道著點 7.86 km 6.3% 20 88 (570 m) 1 3
翠峰線 翠峰索道發送點二號蒸汽集材機作業點(九號聚落) 9.0 km 2.5%   97 (570 m) 0 2
晴峰線 晴峰索道發送點往太平山小路聚落 5.1 km 2.0%   25 0 3

※索道設備(資料來源沒有正確數據僅能參考 詳細資料請至羅東林區管理處查詢)

索  道  名 起    迄    站

斜距

單位:公尺

平距

單位:公尺

仰角

高低差

單位:公尺

古魯堀田氏/大元堀田氏 古魯中間 737 657 27 343
鞍部堀田氏/暗霧堀田氏 中間索道發送點(四公里鐵路) 467 420 26 210
翠峰堀田氏/七號坑堀田氏 索道著點(四公里鐵路)索道發送點(翠峰鐵路) 767 701 24 343
晴峰堀田氏 索道著點(翠峰鐵路)索道發送點(晴峰鐵路) 817 757   333

民國39年至46年,林場伐木及集材作業以翠峰的十六份山為主,晴峰還處於初步開發階段,翠峰湖尚是處女地,沒有開發痕跡。

航照圖呈現,翠峰沿線林木開發除民國44年至46年九號蒸汽集材機伐木及集材作業範圍在運材鐵路下方至溪谷外,林場其他年代及集材機組大多沿運材鐵路上方至十六份山頂稜線為範圍。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位於晴峰索道下方的翠峰運材鐵路

擷取七處部份航照圖做詳細判讀:

擷圖一:翠峰湖‧望洋山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擷圖一:翠峰湖‧望洋山 資料來源:工研院歷史航照影像加值實驗室

翠峰湖和望洋山於民國46年仍然是處女地,沒有任何開發痕跡。

望洋山北坡已經嚴重崩塌,大元山區的員工及眷屬以「大崩山稱之」,而不知其真名。

 

擷圖二:翠峰鐵路線開發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擷圖二:翠峰鐵路線開發 資料來源:工研院歷史航照影像加值實驗室

民國46年之前,大元山開發以翠峰為主。

大元山區的林木以十六份山最為茂盛挺拔,材積最優,故以「翠峰」為名。

翠峰的紅檜與扁柏樹形高大甚少扭曲變形所見每株神木都是直挺挺的,包括目前所知台灣最大的神木,腰圍有阿里山神木兩倍且枝葉茂盛的數千年挺拔高聳神木。

由於株株神木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成材」樹木,所以命運也最淒慘,招致棵棵「必砍」的命運,當時對紅檜及扁柏等的摧殘, 整座山赤裸裸的只能以「滿目瘡痍」來形容。

翠峰沿線林木開發除民國44年至46年九號蒸汽集材機伐木及集材作業範圍在運材鐵路下方至溪谷外,林場其他年代及集材機組大多沿運材鐵路上方至十六份山頂稜線為範圍。

民國46年,翠峰以二號及九號蒸汽集材機為前進集材作業,二號蒸汽集材機以鐵道上方為主,九號蒸汽集材機以鐵道下方為集材範圍。

二號及九號蒸汽集材機所屬員工居住的聚落,其中九號蒸氣集材機作業範圍較廣員工人數較多,故以「九號」稱之。曾經是大元山砍伐集材未達晴峰時的最大集材聚落,有兩部蒸汽集材機及伐木組的員工眷屬,約40戶近300人。

民國46年之後,九號蒸汽集材機移往晴峰,二號蒸汽集材機仍沿翠峰鐵路前進。

民國43年左右,於晴峰索道前方約半公里處設翠峰招待所。

 

擷圖三:二號蒸汽集材機作業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擷圖三:二號蒸汽集材機作業區 資料來源:工研院歷史航照影像加值實驗室

航照圖的範圍為後來二號蒸汽集材機伐木及集材作業區。

民國46年航照圖可看出只有伐木痕跡,沒有集材跡象。

 

擷圖四:晴峰鐵路線開發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擷圖四:晴峰鐵路線開發 資料來源:工研院歷史航照影像加值實驗室

民國45年,大元山開發逐步移往晴峰。

晴峰索道於44年興建,民國46年航照圖顯示已經完成,五號及七號蒸汽集材機所屬員工居住的「數母林」聚落約有40戶近300人。

晴峰索道很長,是古魯索道和鞍部索道的總長度,低垂的纜線到達著點時幾乎水平,即使是放下巨大的水泥塊做成的“溜水”(音譯)幫助牽引,有時也無法將上行沒有載材的材車(山上俗稱車囝)拉上發送點,工作站為著安全考慮,晴峰索道根本不敢牽拉載人的客車。

直到民國53年後,機械工程師想到可以藉用柴油發動機幫忙,才解決問題,也才有客車。

在接近晴峰索道發送點的地方,有一棵直挺的巨大數千年樹木,需10人以上才能合抱,在約10層樓的高度才有樹枝分岔,應是紅檜,可惜在蘭陽林區管理處闢建平元林道時,已經被木材商砍掉,連根(根株)刨起,實在可惜,是台灣林業見證的重大損失。

距離晴峰索道約1公里的長橋處有一株三代木,每棵都是千年以上的台灣珍貴神木。

民國46年,五號及七號蒸汽集材機作業範圍距離晴峰索道約5公里處,該處有條通往太平山的小山路。是大元山還未於中興崗接軌前,唯一可以往太平山的路徑,路途常有台灣黑熊等野獸出沒,必須結伴同行,相互警覺照顧。

該處有一座髮夾轉彎的木橋,時常發生連串材車「敗馬」的事件。「敗馬」就是運材車翻落橋下或崖下。

蒸汽集材機需要充沛水源,民國48年之後晴峰作業已接近山頂,乾旱季節枯水嚴重,於是逐步改為柴油發動機取代蒸汽集材機。

 

擷圖五:十號聚落‧七號坑索道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擷圖五:十號聚落‧七號坑索道 資料來源:工研院歷史航照影像加值實驗室

大元山蒸汽集材機使用最興盛時期約在民國41至49年之間,極盛時期作業範圍在10號坑(溪)及晴峰索道附近,10號坑(溪)附近區域形成的聚落可說是大元山除四公里外,最大的員工聚落,當時還設有員工消費合作社。

大元山山區最巨大的神木,甚至可以說是全台林業史上最巨大的神木就在9號坑(溪)。此株神木枝葉茂盛,生命力旺盛,是阿里山神木2倍巨大,從砍伐至胴割廢時月餘,需三趟蹦蹦車運送,每趟拖10節運材車。

七號坑(翠峰)索道在民國39年完工,是標準型的堀田式索道。應是舊太平山林場裁撤後由堅木平索道或加羅山索道遷移過來。

民國46年七號坑大崩山已經成形開始崩塌,但只是小範圍。

 

擷圖六:工作站‧四公里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擷圖五:工作站‧四公里 資料來源:工研院歷史航照影像加值實驗室

工作站和四公里的聚落已具規模,永久固定的房舍完工,工作站成為大元山區辦公事務所地點,四公里成為後勤修護位置。

大元國民學校校舍已經完工。

工作站上方已經闢建苗圃。

南澳北溪溪底尚未闢建苗圃。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工作站的辦公室是檜木搭建,用粗木樁擋土鋪成路面。《大元國小校友張平東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四公里設有員工消費合作社、郵局、火力發電廠、蹦蹦車庫、機械修護廠、鋸木廠以及員工宿舍。《大元國小校友 程鈺娟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李有權校長與貴賓在校門口合影,校門正式校名─宜蘭縣大同鄉大元國民學校。 《大元國小校友司仲敖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主體建築,是用檜木建的。《大元國小校友陳明提供圖片》

 

 

擷圖七:鞍部(暗霧)‧中間‧古魯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擷圖五:鞍部(暗霧)‧中間‧古魯 資料來源:工研院歷史航照影像加值實驗室

鞍部(暗霧)、中間、古魯聚落永久固定的房舍完工,已具規模。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