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彩發展淺析

── 藝術家 陳東元 ──

本文未註明出處的水彩作品來自2012年師大教授楊恩生獲藝術家授權出版的《台灣水彩調查》。

二、台灣水彩發展與地形、位置、氣候的影響:

每個地域的國家,無論人文思想與文化藝術發展必然與其地形、位置、氣候有著莫大的影響。

亞洲遠東諸國瀕臨太平洋,潮濕多雨,時常雲霧飄渺,從而產生了「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以中國為例,中國人一直認為宇宙是個沖虛中和的系統,在物質形式上有很大的限度,觀念上的功用卻是無窮,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的功用都不再於物體之實而是在於空虛之虛,這些都表明了中國人的宇宙是個沖虛中和的系統,在繪畫上、構圖上注重視虛實、虛實相生、交互作用 ,實在妙趣橫生。

出於寫境之憧憬,造境之渴求,文人們往往借助在充滿美感的山水間去默觀、感悟、歎息,並轉換為文學藝術創作來釋懷。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范寬 谿山行旅圖 資料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沈周 廬山高圖 資料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

西方歐洲由於多屬陽光充足,乾燥氣候,尤其文化奠基的文藝復興產生地─義大利屬地中海型氣候造成的影響更是明顯,明淨的氣候適於視覺觀察,因而產生了「透視學」的理性知識。

西方的思想方法是以理性為基礎,用理性和客觀的態度去理解和分析事物,在繪畫上也是一樣,追求自然的形式秩序,是美的形式觀念基礎,非常的注重數理、秩序、比例、和諧等法則,在這些條件下才能有美,因為美只能呈現在由理性所產生的知識的結構。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拉斐爾 Raffaello Sanzio 雅典學派 The School of Athens

資料來源:維基共享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卡那雷托 Antonio Canaletto 朝東的聖馬可廣場 Piazza San Marco

資料來源:維基共享

臺灣位居東北亞和東南亞交會處,位於西太平洋上,形狀似番薯,東岸為太平洋,西岸隔台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總面積為36,188平方公里,南北長394公里,南北狹長,東西窄。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盆地、台地、平原為主體。山地、丘陵約佔全島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地殼被擠壓抬升而形成的山脈,南北縱貫全台,其中以中央山脈為主體,地勢高峻陡峭。

由於臺灣位於東亞沿岸,大陸及海洋的氣候型態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氣候,冬季有來自西伯利亞的大陸冷高壓,以東北季風為主,夏季則有來自太 平洋的海洋性高氣壓,以西南季風為主。這樣的特殊型態,再加上中央山脈的地形影響,於是造成了臺灣四季的不同及南北地區氣候的不一樣。 由於擁有特殊的地形及地理位置,因此臺灣擁有豐富的天氣變化。 

得天獨厚的氣候造就了令人稱羨的茂密森林,從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都茂密分布,而且是一山有四個不同氣候帶和生態分布,更奇異的是,台灣諸多物種竟然與喜馬拉雅山有著深厚的淵源。

廣袤葱郁的森林,正是台灣被稱為美麗寶島的原因。

在十五世紀的時候葡萄牙人開始藉由船往東方世界探險,就發現到台灣這塊島嶼,上面叢林遍佈,覺得很美,簡直是個幽境,就把發現到的這個地方稱之為....福爾摩沙,而葡萄牙語語「formosa」就是福爾摩沙,意指美麗寶島。

但台灣卻是個命運多災多難的島嶼,尤其是森林被砍伐殆盡最為悽慘。

台灣大規模的伐木事業開始於日本時代,為日本治台留下一頁山林的血淚悲歌,20萬公頃以上的林地遭廢。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後,一連串耗竭式的伐木政策,鑄下台灣森林全面淪亡的悲劇,也帶給土地無止境的災難。總計,國民政府來台後,砍伐面積超過三座玉山國家公園,台灣森林砍伐量是日本殖民期間的近7倍!

由於台灣地形、位置、氣候的多樣性,有著「美麗寶島」的美稱,一直是藝術家心目中想描繪歌頌的題材。

然而,當年政府撤退台灣,工商業凋敝、百廢待舉,財源艱困短絀,森林是僅存可以開發的自然資源,整個經濟都靠林業支撐,是當權者的禁臠,是執政者的錢庫,無情的砍伐造成山河滿目瘡痍的景象。加以林務當局喪盡天良,沒有人性,草菅人命,視低階員工生命如螻蟻,任意踐踏,造成無比悽慘痛苦世界,山區工作的低層林場員工及其眷屬貧困狀況讓人無法想像。滿目驚悚的景象實在不能見示於世,因此採取高壓強制的手段,凡想進入山區必須申請甲種入山證,使得當時藝術家無法一親芳澤,只能描繪沒有管制的近山或已經開放的高山旅遊地區,如阿里山、東西橫貫公路、.......。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森林砍伐後滿目瘡痍 慘不忍睹的景象

《廢校40餘年的宜蘭縣大元國小校友 程鈺娟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山區的工人衣服襤褸與居住平地前往視察官員筆挺西裝的穿著形成強烈對比。           

《廢校40餘年的宜蘭縣大元國小校友 陳阿月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梁丹丰 英姿常在我心中 1978-07-07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藍蔭鼎(1903~1979) 蘭亭 58X42cm 1962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李澤藩(1907~1989) 阿里山 80X103cm 1969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席德進(1923-1981) 覓境山林 121x60cm 1975

台灣島四面環海,海岸線包括澎沽群島在,內全長二千四百多公里,有北部岬灣海岸、東部斷層海岸、恆春半島珊瑚礁海岸、西部砂泥海岸,海岸地形及地質結構可謂變化多端,晴雨不定,綺麗萬千。

同樣地,海岸線是國防重地,當年也列為管制地區,藝術家無法親近,只有列為旅遊地區的野柳、墾丁、.......,才可以描繪。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馬白水(1909~2003) 海上蓬萊(野柳) 58X79cm 1964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席德進(1923~1981)蘭嶼之舟 55.2X75cm 1979

1987年7月14日,台灣「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發佈命令,宣告台灣地區,包括台灣本島和澎湖地區,即日零時起解除戒嚴。

解嚴聲明宣佈廢止戒嚴期間依據“戒嚴法”制定的30項法令,並總結解除戒嚴至少有3個方面的意義:軍事管制範圍縮減,行政、司法機關職權普遍擴張,山地管制區由119個減為61個;平民不再受軍法審判;出入境及出版物的管理也移交警察機關及“新聞局”負責。人民權利大幅增加,人民將可依法組黨結社、集會遊行及從事政治活動。解嚴後許多事項不再實行管制,各主管機關的行政裁量權必須以法律為依據,民意機關更能發揮監督功能。

直到台灣戒嚴解除,高山及海岸不在是管制範圍進而開放旅遊觀光,台灣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才得以揭開讓藝術家盡情揮灑。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鄧國強 玊山雄風 78x110cm 2004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楊恩生 貓嶼 166X104cm 1991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洪東標 遠眺北峰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鄭治桂 八通關山巖 24X31.7cm 2003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陳品華   山水之約 76X56cm 1995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童武義 心之東境 01 108x78cm 2013

從諸多寬闊的台灣風景水彩作品中可以看出,藝術家仍保有「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瀰漫著雲氣以達虛實相襯的心靈造境。

很久以前,台灣的溪流均如美麗的村姑,樸實純淨恰如璞玉,始終輕柔地蜿蜒著,如銀絲般的秀髮,滑順似握不住的琴弦,一路悠揚著動聽的音韻流往大海。台灣的高山壯如健碩的大漢,頂天立地昂然聳矗,雄糾糾守護大地,保護家園。村姑和大漢鶼鰈情深,如膠似漆,纏綿甜蜜譜出如詩如歌般的旋律婉轉動人心扉,更是藝術家想藉用畫筆刻劃出最美麗的一面。

可他(她)現在被濃濃哀愁纏裹著。村姑柔腸寸斷,怎堪這般蹂躪,怎懂憐香惜玉?壯漢遍體鱗傷,流淌鮮血,不住哀號,山林濫墾濫伐,千瘡百孔,慘不忍睹,豪雨颱風災情嚴重。

山林濫墾濫伐,帶給土地無止境的災難,千瘡百孔的破碎景象讓人痛心。

台灣現今已少有完美無瑕的寬廣風景值得描繪,只能將視野侷促在狹窄的空間,是目前年輕水彩畫家戮力拓展的方向。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林毓修 靜待故人來 156X114cm 2011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吳冠德    扇平奏鳴 38X54cm 2009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感言:

臺灣是藝術家的墳場,從事藝術創作是條不歸路,要有守貧的準備。臺灣沒有讓藝術家生存的環境,藝術創作只能當興趣,不能當職業。

藝術的真諦在色彩中求生命的深度與厚度,藝術的過程在技法中求藏巧守拙鋒芒不露,藝術的生命在創作中求真善美與返璞歸真。

每個人頭上各有一片天,各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各有自己的道路;每個人經歷不同,各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從自己累積的生活經驗中去尋找靈感,這便是創作之源。

生命在決心死去的一刻點燃,藝術家的事業,是在閉上眼睛之後才開始的,走入歷史後得到的聲名,才是真正的榮耀。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