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陳東元 創作精神‧創作蘊涵‧理念實踐

實踐藝術理念與藝術蘊涵

 

有有智慧的人,不會和不同角度的人爭吵,
因為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說話的方式自然就有所差異,
不管意見和你是否接近,每個角度的意見都值得去採納。
親愛的朋友,多往積極的層面去思考,你會發現自己充滿活潑朝氣,
學到的知識更多,任何問題都浮現著隱約的答案。

 

氣,是無形的,是無所不有,無所不在,卻讓人沒有感覺存在著,氣順則血脈通,氣阻則血脈凝。身體無法運氣則必亡,大地無氣則無萬物,氣若圓融則體健,萬物繁茂。

氣,如同一條河流,靜靜的流過身、心、靈,鬆靜自然,回歸自然,從身而心而靈,是一層一層愈來愈細膩的。

氣,如同一匹駿馬,是最平實、受用,最不可思議的啟發。

氣,是一種境界,與禪沒有太大的差別,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是禪機,每個人都在用它,只是不自知而已。

未進入氣的境界,猶如未參禪時一樣,仍處於「見山是 山,見水是水」的階段,剛進入氣的境界時,則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因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體驗;待登堂入室後,便是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了;正如禪境由陰轉陽,從有限到無限一般,看見世相的另一面。

氣和禪是虛無之空觀,並兼持「身不由己」的觀念,不思前、不思後,執著於現在的大智,行所該行,思所該思,自然能邁入氣和禪的境界。

天地萬物皆由氣所生,我們的生命係天地之氣的一部份,只是用天地之氣將其圍住,「我為天地」,一旦禪心脫離五體的束縛,就可到達“我一人舞,天地亦舞”的境界,依靠天地的自然運勢、自然變化,以此為與天地合成一體。

好玄!還是難懂,舉一通俗為例,金庸武俠小說「神雕俠侶」有如此描述:

楊過與小龍女在古墓裡勤練玉女心經,雖然迭遭波折,終於練就配合得天衣無縫,劈風斬雲,郎才女貌,武技曼妙,技壓群雄,擊潰來犯的異邦豪強,並得神劍明器之助,雙劍合璧舞出最美妙的武功,小龍女成為武林盟主。此為“美”,為“妙”之氣。

小龍女投崖,楊過斷臂,遇神鵰療癒傷勢,一日山洪暴發,神鵰逼楊過攜玄鐵劍立於瀑布下,幾次遇險無法立足想放棄,神鵰不依,楊過無法上岸,只得以己力抗橫瀑布雷霆萬鈞之勢,終於練就玄鐵武功。此為“力”,為“霸”之氣。

中秋,錢塘海潮,神鵰要楊過削木劍立於海潮中,海潮力道更勝瀑布千萬倍,屢次斷劍沖回岸邊,多次失敗後楊過終於領悟無法抗衡只能順勢,借力使力。此為“順”,為“柔”之氣。

木劍練就,一木一草皆可為劍,依此斷袖亦可為劍,甚至達到無形之劍。此為“無形之氣”,為“無”。

藝術家的作品絕大多數是“美”是“妙”,鋒芒畢露,讚美崇拜之聲不絕於耳,彷彿天縱英才,才氣過人不可一世。而“力”“霸”與“順”“柔”只有少數人能領會,只能孤獨。而達到“氣”“無”的境界,可能只有美術史上留名能夠千古流芳的更少數人。

台灣水彩畫家表現“力”“霸”的,馬白水教授是其一,讀其畫可以知道嘗過多少苦難多少辛酸多少煎熬,行遍千山萬水,心中有丘壑,下筆自然氣勢襲人,其影響力無遠弗屆,卻只有少數人能欣賞,因此百分之八十的作品集中在一位收藏家手中;表現“順”“柔”的,李焜培教授是其一,其在作畫過程心中並無定稿,隨意潑水潑彩,靜觀變化再隨心隨意點畫出細部形態,我誇其畫得“意”忘“形”,但作品甚少收藏家問津青睞,大都留在家裡。

每幅作品皆有氣,氣會在畫面各處遊走,氣順則毫無窒礙,方寸間皆有春秋,畫裡之氣可以誘導欣賞者“讀圖”, 慢慢品味,細細咀嚼,每一色彩,每一筆觸,每一方寸都會讓人感動。作品透出之氣更可以催人淚下、可以讓人冒冷汗、可以讓人汗顏、可以讓人靜思、可以讓人懺悔、可以讓人落淚、.......,這就是無形之氣。

一幅作品不只是看表面的技巧或形、色,還可以體會到更深沉的蘊含,那就不是用看可以做到,而是要用“讀”的,就像去讀一本好書,可以從其中得到啟示,每個字都有妙處,每一句話都可以回味,每一段落都可以深思,看完整本書還可以數天浸潤其中無法忘懷。一幅好的作品,如果慢慢去“讀”,每一筆觸,每一色塊都可以感覺創作者的苦心醞釀,“讀”完整張圖更可以體會創作者的心思,更可以與創作者心神相會,這就是“讀圖”的妙處。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5蒼穹無邊 193.9*130.3cm The Limitless Firmament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16 鷹之禮讚 193.9*130.3cm

《附莊子哲理一篇》

莊子的妻子去世的時候,他的學生惠施前去弔唁,看到莊子盤腿坐在地上,正在敲著瓦盆唱著歌。惠施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對莊子說︰「你的妻子跟你生活了一輩子,為你生兒育女、侍奉雙親,操持家務了幾十年,現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罷了,為什麼還要敲著瓦盆唱歌呢,這也太過分了吧?」

莊子聽見惠施這樣說,轉過頭來慢慢地回答道︰「她剛死的時候,我也有些悲傷。但想了想,實際上人間本來是沒有她這個生命的存在,不僅沒有生命,而且也沒有形體;不僅沒有形體,甚至也看不到形體的物質元素──『氣』。『氣』原來是混雜在冥冥當中,變化後形成為氣,然後才成為形體,然後再轉化為生命。現在,她又由生轉化到死,這不是和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道理一樣嗎?現在,她的屍體躺在天地之間,我卻悲傷的在她身邊痛哭流涕,這是不理解生命現象,沒看清楚生和死的道理。想通之後,我就不再悲傷哭泣了。」

莊子自己快要死的時候,弟子們準備厚葬老師,莊子揮了揮手,平靜地說道︰「我死了之後,天地就是我的棺槨,日月就是我的連璧,星辰就是我的珠玉寶器,天地萬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難道還不夠豐富嗎?」學生們聽了之後哭笑不得,就對他說︰「老師啊,要是那樣的話,烏鴉、老鷹豈不是要把您給吃了嗎?我們怎麼能如此照辦呢?」

於是莊子就說︰「扔在野地裡,你們怕烏鴉、老鷹吃了我;那麼埋在地下,你們就不怕蟲和螞蟻吃了我嗎?你們把我從烏鴉、老鷹嘴裡搶走,卻把我送給了蟲和螞蟻,為什麼要那麼偏心呢?」聽到老師這麼說,學生們只好沉默不語。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明白了莊子對生命的理解與態度。人如果連死都能看得透,那麼在這人世間還有什麼看不透、想不開的呢?當人一旦看透了生死,也就沒有什麼放不下的了。心寬意大,自然就能活得更加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