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 柔‧不 爭

翠峰湖是孕育創作之源

翠峰湖山區是童年生長的故鄉。

翠峰湖山區在民國四、五十年代是林務局大元山林場員工及眷屬聚集的地方。

生長在深山伐木工寮,家無恆產,居無定所,衣無法暖身,食無法溫飽,是那般清貧,是那般無助。

童年時常枯坐在運輸木材鐵路的木橋上遠眺俯瞰蘭陽平原,其時蘭陽平原空氣尚未汙染,從頭城、壯圍、宜蘭、羅東、冬山、蘇澳可以一覽無餘,蘭陽溪、冬山河歷歷在目,連龜山島都是清晰可見,不過心中想的是如何掙脫窮苦茫然沒有前途的山居歲月,振翅翱翔至充滿憧憬的蘭陽平原。

或許這種滿是幻想的習慣養成自小視野寬闊,胸懷雄偉的涵養。

父母能力不足,經濟更是寅食卯糧,學費阮囊羞澀,大學所需必須靠犧牲學業的三位姐姐提供,因此大學便選擇花費最少的水彩做為專攻項目。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童年時在翠峰湖的林場員工所住的工寮就是這種屋子,用鐵片覆蓋在屋頂及牆面,冬天寒徹骨,夏季熱如烤爐,遇颱風則屋頂掀掉,鐵片亂飛。《10/06/2005攝自棲蘭山退輔會宜蘭森林開發處員工工寮》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從運材鐵道木橋鳥瞰翠峰湖。《大元國小校友 黃慧敏提供圖片》

水彩是大學專攻項目

童年的山居生活曾數次跟同學及師長提過,但都不相信台灣有如此窮寒的地方,稱太誇張太虛假,反而滿是羨慕的眼神與嘲諷的語氣讓自己感到不寒而慄,變得不敢再度提及,只能微笑帶過,李焜培教授多次跟我提過:『怎麼每天都看到你在微笑卻不說話。』

山區的生活,是那般貧困艱辛,是那般無助無奈,這種深埋的苦楚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但是翠峰湖孕育了創作的心靈,小時的磨難也給了我最大支柱,更是那股心無旁騖的學習態度,1975年大學三年級在師大美術系師生系展發表了兩張影響深遠的水彩作品,“年貨”及“燈泡與蛋黃”。

這兩件作品是台灣首次出現精細描繪的水彩作品,甚至可以說是台灣藝壇首次出現如此描繪細緻畫面的作品,當時在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系展會場上受到矚目讚賞,大家都很好奇新鮮,水彩竟然可以這樣畫,因此轟動一時,師大美術系李焜培教授曾說:『陳東元的作畫方法,首開師大和國內新風氣之先,許多後起的年青水彩畫家都從他的畫中體會出許多技巧與啟示,影響所及,形成了現今藝壇上不可忽視的一股新力量。陳東元以其過人的智慧和勇氣,在師大美展中作逼真的水彩畫,呈現嶄新畫面和氣象,使師生既驚訝議論又讚羨,其結果是獲致水彩首獎。學弟們競相效法,漸漸使其成為台灣細密描寫傾向的開山鼻祖。』

尤其是得獎作品“年貨”成為學弟們學習的目標,楊恩生、洪東標、黃銘祝、呂振光…等都受到影響,演變成《水彩黃金時期》的旋風,也造成鄉土寫實繪畫的熱潮。 更有多位教授邊鼓勵半揶揄地說:『想不到你年紀不到25歲便可以在台灣美術史留名。 』

“年貨”之所以轟動,除是台灣藝壇首次出現如此描繪細緻畫面的作品,構圖也顛覆了往昔傳統的法則, 而影響尤其深遠的是台灣藝術界首次出現照像寫實的作品。

不過這兩件作品至今仍被自己定位為“習作”,因為並沒有表現出內心的感動,只是學習成果的呈現,其時對構圖 尚未了解透徹,只是依相片影像去繪製而已。當時台灣受到紐約新寫實主義影響,因不喜歡那種使用噴槍機器刻板的技法以及沒有人性、個性、情感的表現方式,試著以從小就喜歡的鄉村題材為內容,因此改以日常年節必備的年貨做為描繪對象,因緣際會、無心插柳竟然造成轟動及影響 。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75 年貨 76X56CM

1975年榮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系展第一名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75 燈泡與蛋黃 67X52CM

經過一年學習探討,對構圖研究已經稍有進展, 了解“聚散”的妙用,從此再也沒有採用單張影像作畫,1976年大學四年級在師大美術系師生系展發表了“獲”的水彩作品。

這件作品至今也被自己視為“習作”。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76 獲 87X54.5CM

1976年榮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系展第一名

2008年8月時任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組主任 巴東撰文「師大水彩畫的黃金十年─記師大美術系水彩畫發展之興盛始末」,文中回憶當年剛入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時的情況:當時在美術系展得到水彩畫第一名的,即是後來在臺灣藝壇以畫鄉土題材知名的水彩畫家陳東元。他獲首獎的作品並不大,大約是四開或標準開大小;畫題至今尚有印象,名之曰「獲」;畫的是一堆有龍蝦的海產靜物,十分真實地畫出靜物的體積量感,以及光影明暗的空間表現。他們班上(66級)當然還有其他好手,也有不同的水彩畫風,例如頗有才氣的李長發,以及畢業後才較專注水彩畫的郭明福,但最受矚目的仍然是陳東元。在當時來說,這般精準的寫實能力,確實有過人的技巧,乃給予青年學子很大的震撼。這是屬於歐美寫實水彩的風格趣味,與一般熟知平塗、渲染,清麗抒情的水彩畫風完全不同,也與塗改描摹過度而顯得色澤混濁的水彩技法高下差別太大;這當然是陳東元私下取法國外水彩畫資訊,個人深下功夫、磨練技法的結果。由是師大水彩畫給人耳目一新的面目,年輕同儕們即群起追擬,於是為師大水彩畫的高峰發展奠立了重要基礎。

師大美術系畢業後,經過社會淬煉,終於體會童年深層的影響,悲憤不平衡的心理,愛恨交加的複雜矛盾心理湧現,童年看到父母親及叔叔伯伯們被欺凌壓榨的幕幕場景次次播放,支離破碎的肢體不斷在眼前晃動,滿腔仇恨無法抑制,心靈深處深埋的陰靄逐一畢現。由於自幼生長在貧苦的環境,父母的微薄收入無法提供求學所需,必須犧牲三位姊姊的學業,小學畢業便得就業,將薪水寄回家,因此辛勤耕耘之後的甜美收穫,美滿和諧的追求,善良純樸的人性,便是小時追求的目標,在藝術理念與創作方面,更秉持此一態度,寧可去畫農夫農婦的辛勤耕作,效法“牛”的默默奉獻精神,刻劃家禽家畜的生態。

1980年退役後,在台北市忠孝東路龍門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想不到竟會造成極大轟動,在沒有任何背景關係支撐下卻可以讓畫作銷售一空,可謂盛況空前。這次個展給了自己極大信心,也給了學弟楊恩生、洪東標極大鼓勵,因此以後幾年我們三人陸續在龍門畫廊舉辦個展而且成績都非常亮眼,先後成為經紀畫家。 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的謝明錩也受到影響,選擇水彩創作做為畢生努力的目標。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在龍門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請柬

不久,台灣水彩突然充斥著滿是使用單張影像照片且使用幻燈機或投影機描圖打稿的作品,往昔在師大美術系孕育的許多獨特水彩風格,在我之後的學弟(妹)鄧獻誌、卓聖格、吳方正、鄭寶宗、陳秋瑾、許自貴、呂振光、張永村、李元玉、鄭治桂、柯榮峰……,突然沉寂不見,全部銷聲匿跡,從此沒有見到他(她)們發表水彩新作,記得在大學時他(她)們呈現的作品無一不讓人讚不絕口,怎麼台灣水彩演變成只有逼真寫實風格成為一枝獨秀其他水彩風貌逐漸淡出,風格一統絕對是窄巷,百家爭鳴、各領風騷、遍地開花才是當年“水彩黃金時期”讓人稱道讚賞的口碑風評,獨存逼真寫實風格現象究竟是誰造成,雖然自己被一夥同儕尊崇為“台灣水彩的領頭羊”,卻沒有運用任何影響力,沒有收學生傳授獨家祕笈去促成此風潮,更沒有出版任何畫冊介紹技法助長風氣,反而是其他畫家急功近利善用機會廣收學生、不斷出版畫冊介紹技法才形成此種惡習,進而造成台灣水彩沒落的主因,但不免聯想到自己可能是始作俑者,於是打算逐漸脫離水彩領域。目前全力投入油畫創作《按此文字進入瀏覽創作概況》

當時大學恩師李焜培教授獲得民間企業的支持,召集梁丹卉、洪東標、楊恩生等多位水彩名家,編輯了《水彩雜誌》季刊,企圖以開展臺灣水彩畫的閱讀人口來延續一個高峰,曾數次打電話邀請參加聚會討論,撰文介紹技法,但自己覺得惡習風氣已經形成,食髓知味者已經甜頭嘗盡,無論賣畫、教學生或出版畫冊都有豐厚盈收,再加上大學聯考美術術科考試推波助瀾大量繪製圖片做為試題內容,情勢上早就積重難返,想延續“水彩黃金時期”高峰,無異緣木求魚,可能只是紙上談兵,根本無法扭轉已成的局勢,因此都以種種理由婉拒,只想逃避。

婉拒原因還有其他,恐惹出是非,就此打住不談。

一位藝術家只知道拿著單張照片繪圖,使用幻燈機或投影機描圖打稿,明暗、構圖、色彩完全與照片完全一模一樣,完全看不到藝術家的風格,完全看不到藝術家的藝術涵養,完全沒有構圖觀念畫面結構骨架鬆散,完全看不到藝術家努力的過程痕跡,完全看不到藝術家要表現的內容,完全看不到藝術內在孕育的感情世界,只看到表面的技巧,只博得虛假的讚美,只求賣個好價錢,以致於造成目前繪畫藝術的病態惡習,讓水彩走入死胡同,甚至臺灣目前寫生比賽也走火入魔演變成畫照片比賽,日後的藝評家或美術史家在撰文探討臺灣水彩這段美術史時給予的評斷不難想像。 

過度依賴照片的結果讓視界與創作企圖、創作心境越來越窄,懶於深入探究藝術的真正內涵,不知道自己要呈現甚麼內容,所有創作意念隨拍攝的照片動搖,拿著照片依畫冊裡的技法步驟依樣畫葫蘆,明暗、構圖、色彩完全與照片一樣,不須動腦筋思考,演變的結果只剩技法可看而已,尤其年輕後進更不敢嘗試其他創作的途徑與方法,視界想法僅侷限在市面上販售的水彩技法,甚至使用顏色的種類與方法都一模一樣,很多水彩畫家的作品作風非常類似完全看不出個人風格,這是目前臺灣水彩最大的瓶頸。 

有些寫實畫家甚至已經退化到沒有構圖能力,只要拿著傻瓜相機或數位相機隨處拍攝便可以繪製作品,不需精研素描、色彩學、透視學、藝術史、藝術概論、美學、造形原理、哲學、解剖學、構圖學……,反正依影像照片一模一樣即可成畫。有時不免感嘆,為何許多受過四年美術教育甚至研究所的竟然淪落到只會拿單張照片繪圖?   

即使是現今中華亞太水彩協會理事長洪東標不斷努力,耗盡心神,所收效果在自己看來也滿有限,協會裡除逼真寫實風格 外,還能看到其他風格嗎?有的話可能沒有勇氣提出,因參展必被刷掉,現在水彩視野似乎只侷限在“畫得越像,畫得越仔細便是好畫”。

現今台灣水彩真正欠缺的是畫面蘊含的內容、境界及結構、骨架,許多藝術家若只是浮光掠影用照相機攝取影像再使用幻燈機或投影機描圖打稿,此種做表面膚淺的描繪根本無法探究更深入的內涵。

自從逼真寫實風格被肯定成為一枝獨秀之後,許多畫家如此作畫態度被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後學者也如是跟定,不去研究造形及構圖,偷懶頹廢之風因襲形成,勢必造成停滯退化局面,各水彩協會若沒有廣納各類風格的會員,並成為主要核心,實在很難恢復當年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那般風貌多樣那般興盛的局面,也無法與各國抗衡,尤其是大陸。

希望目前掌握各類美展、寫生比賽評審工作的畫風逼真寫實風格教授或藝術家將眼光能放遠,視野能更廣闊,不要老是將“畫得越像,畫得越仔細的畫”放在前幾名,以比賽帶動畫風,台灣水彩或許還會再度興茂。

長空不礙白雲飛,

嚴格地說,自己真正全力投入水彩創作的時間並不長,從學生開始只有短短10餘年。

教職退休以後,原本打算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士生活,除繪圖之外不想沾惹是是非非,餘生也不打算展覽,但時日未久卻被昔日感情融洽的學弟楊恩生、洪東標在人海茫茫裡找到,邀我再次為台灣水彩的發展能盡一次心力。最近幾年看到楊恩生和洪東標兩位學弟異常忙碌,東奔西走尋找企業家,各自為負責領導的協會籌措經費,舉辦展覽,出版畫冊刊物,這也是首次看到參加協會主辦的聯展每位畫家都不需要繳交展出費用,深受感動便欣然接受邀請,分別加入亞熱帶生態藝術協會和中華亞太水彩協會,希望能貢獻些微心力。

中華亞太水彩協會理事長洪東標即將卸任。

不久自己又可以過著“長空不礙白雲飛”神似“遊俠 ”的日子,不參加任何藝術團體,日子無拘無束,悠遊自在,雖然經濟欠佳不富裕,但卻能保有尊嚴氣節,能夠堅持理念不妥協,擇善固執不低頭。

參加中華亞太水彩協會 時曾與理事長洪東標言明 :

1、我的入會資格層級越低越可以防止有野心者做非分之想,必要時可以搬出我的資料,當面指出只要成就或獲獎勝過我才可以以更高層級加入協會;

2、協會裡如果參加者踴躍的展覽或活動, 自己會將機會讓給他人;展覽或活動如果參加者稀少,自己會將會排除萬難全力支持;

3、一旦理事長洪東標卸任便是離去之日。

在參加中華亞太水彩協會2年時間, 親眼看到理事長洪東標的努力, 會員都踴躍支持, 因此只參加蓮華池寫生活動,至於人人爭先的【台灣風情‧印象100─中華民國水彩大展】則沒有交件, 只投稿文章《一幅作品就是一扇窗、一道門:看近年臺灣水彩發展有感》至國立歷史博物館月刊─歷史文物2011年五月號,提醒臺灣水彩發展必須面對的考驗。

2年時間,只參加一次聚餐會務,那是繳交入會會費,是與大陸著名水彩畫家陶世虎會晤。

從未參加作品研討會,因為至今還搞不清何者是“好的作品”?何者是“差的作品”?“好的作品”是否就是現今所指依照片畫葫蘆、技巧純熟花俏的作品,但我從未看過傳世的作品有內容空洞而技巧純熟花俏的,反而是那些在諸多複雜因素淬鍊下孕育的作品能夠引得世人深思。“好的作品”就是好的?“差的作品”如何定義,何人有能力去判斷?何人能夠去斵傷創作者原先保有的那原創意?何人能夠去斬斷創作者對藝術創作的熱忱?

在社會接觸的各個層面,發現繪畫藝術最不長進,不管教授或藝術家都是如此,各領域都已將電腦運用發揮極致,只有繪畫藝術停滯還待在手繪階段,20世紀末、本世紀最傲世的工具─電腦卻束之高閣,人類善用工具創作本就是本能,刻意壓抑排斥反而是落伍、呆板、守舊。

或許有人會問,運用電腦創作算繪畫嗎?如此發問的,想建議他乾脆到岩壁上以石塊或糞便當材料去創作,因為原始人便是如此作畫,水彩或油畫都是人類研發的,可以用水彩或油畫當材料去創作,可以使用幻燈機或投影機描圖打稿,自然可以用電腦去創作作品。

日後,體力衰退無力繪製巨幅油畫時,可能會用電腦去玩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水彩作品,不過作品只會發表在網站上,舉辦畫展台灣收藏家太保守可能賣不了畫,那就免了吧!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雨果

“山”是油畫創作的原動力,守柔不爭是創作的理念。

割捨在台灣水彩界舉足輕重的的影響力,拋棄已經站穩的繪畫市場,耳邊可能再也聽不到讚美掌聲,一切從頭開始, 這必須經過長時間掙扎,這是何等難以抉擇的困局。

油畫創作的原動力除先前在諸多文章提及「人間淨土」的理念,「人間淨土」的境界包含美麗的大地及無邪無垢的人心,最重要是勾起童年時期對“山”深植的深層感受,是幼時常枯坐在運輸木材鐵路的木橋上遠眺俯瞰蘭陽平原的再現。

表現磅薄雄偉的山勢,除優於常人的親身體驗,更必須面對“山”, 瞭解“山”, 接觸“山”。

每日登山好友─台灣文學界巨擘張騰蛟先生言道:

山是一部豐厚的捲冊,怎樣讀也讀不完它,讀了巉岩再讀山林,還有那些挺聳的峰呢? 還有那些深幽的谷呢?

遠遠的讀其蒼茫,近近的讀其清幽;粗讀其豪放,細讀其深沉。讀青,讀綠,讀和諧,讀靜謐。

面對“山”,覺得自己是那般渺小。水彩畫家林毓修 在觀賞油畫作品後談及,在踏遍了大山大水的國度之後,才驚覺人類肉身的脆弱與渺小;因此謙卑,怎能不嚴謹以對!也在歷經窮山惡水的考驗之後,才察覺生命的無常與可敬;因此內斂,怎能不虛心以求道!更有一種懾服於當下的卑微。

瞭解“山”,山是至剛的,是不動的,想瞭解必須有至柔且流動的心態,守柔曰強。“至柔”是水,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而攻堅攻強的只有水能勝任。滴水足以穿石,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柔能勝強,守柔乃為真強,所以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因此江河之所以能為百谷之王。

接觸“山”,曾 登臨壯麗黃山各峰其間,觀雲海之茫然,拂萬壑之松煙,懾人心魄;青峰透出仙風道骨,崢嶸如削,在雲煙中若隱若現,靜觀著無心出岫的流雲;曾身處帕米爾高原腹地遭沙暴侵襲,狂風挾帶石粒迎面吹來,只聽到石粒撞擊車體的沙沙聲,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短短數分鐘,便被這恐怖至極的景象嚇得七魂六魄都散了,車體迎風處被石粒吹得精光,像極了不銹鋼打造的車體,透明玻璃更是變成模糊不清的毛玻璃;曾於寒冬在攝氏零下20~30度低溫在帕米爾高原,裝底片不小心便斷裂,塑膠袋放在手中輕揉便成粉狀;曾於天山遭“蚊魔”“蠅魔”侵襲;曾於阿爾泰山遭“泥魔”蹂躪;曾在帕米爾高原公格爾峰面臨生死搏命的難關,還喝下終身難忘的救命酸奶麵糊;曾在一望無際的戈壁沙漠奔馳數天,見不到任何生物,當看到糞便時感動得掉下眼淚,有了糞便表示見到生機,生命可以獲救;曾在廣袤無垠的草海裡,草比人高,看到的是狼群或其他野獸的行蹤,正感覺生命時時刻刻受到威脅時,看到糞便可以興奮得無以復加,可以聞到它散發出來的芬香,這種感受是否很奇妙,此時糞便的意義該如何形容呢?糞便是生命的徵候,有生命必會產生糞便;曾在天山為了拜訪哈薩克朋友瞭解民情,翻山越嶺,由於不擅騎馬,到晚上腳痛得無法站立,內褲甚至流滿血水,苦不堪言;曾………………。對自己生長的故鄉─翠峰湖更是深刻瞭解,曾幾次好友相約前往,行前再三交代,翠峰湖當天是大雨或豪雨,攝影或旅遊必須做好準備,甚至相勸改日再去,但好友們總是不相信,“台北艷陽高照,翠峰湖怎會下大雨”,結果弄得狼狽不堪。

只要山勢磅薄雄偉勝於童年山區,只要景物美於翠峰湖,人性善良如山裡居民,都會奮不顧身前往體驗,毫不猶豫繪製成畫。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4金嶺輝日─帕米爾高原轉移牧場

許多欣賞原作的藝術家感嘆此畫充分表現自然不可忽視的神奇力量,畫面流露出撼動人心的美感。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11雪過群峰自改容 滔滔浪濤襲山腰

數位藝術家欣賞原作後感覺此畫有宗教的祥和氣息足以滌盡喧囂塵垢,平遠的視野置身其中讓人有慈悲的心胸。

在畫圖時喜歡聆聽音樂增進情境的氛圍,繪此圖時,陰暗部分聽的是佛教音樂─如來本願及大悲咒,明亮部分聽的是古典音樂─韓德爾的彌賽亞,佛教音樂可以讓心思更深邃更沉靜,彌賽亞充滿讚頌可以讓氣度更恢弘、視野更寬廣,至於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自小就絲毫沒有興趣,聽久會心浮氣躁、頭暈欲裂。

由於畫“山”,從中體會些許哲理,整理後與好友及有緣人分享。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惟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出自老子道德經二十二章)

譯文: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直伸;低窪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堅守這一原則作為天下事理的範式,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誇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長久。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古時所謂“委曲便會保全”的話,怎麼會是空話呢?它實實在在能夠達到。

人世間的紛爭不斷,說到底都是為名、利、情而爭。一個人如果不爭名、不爭利,有些人就可能認為他軟弱無能,其實不然。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在《道德經》最後收筆時又寫道:“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六十六章中則明確指出了“為而不爭”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所產生的最終結果就是“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天之道,利而無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末尾的這句話,讀起來就能感覺到這位中國古代的大先知對生活在世俗中的人們的最後一次叮嚀。在聖人的心目中,人世間為了名利或物質享受所發生的爭爭鬥鬥,就猶如人在觀看兩隻螞蟻在爭奪一塊腐肉一樣,不值一哂。所謂“不爭”,就是指不爭功、不爭名、不爭利。如果說“善者不辯”是提醒人們注意修口的話,“為而不爭”則是勸人們修心向善。

“不爭”,並不是讓人無動於衷而無所作為,而是勸人們凡事要順其自然,不要一味的強取豪奪。人世間的覺者也都是“為而不爭”的心態,默默的為他人奉獻而不求回報,與他人沒有任何紛爭,對社會與自然沒有任何索取,那確實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不爭」,不僅僅是謙讓,而且還得一心為善,絕不造惡。「不爭」的高尚行為,自然會感動周圍的人。「不爭」本身是無聲的語言,標誌著思想境界。

水滋養了天地萬物,卻不爭討功勞,可以處在非常惡劣,連眾人都無法忍受的環境,默默付出,這樣的德性就是接近於道。

人的一生幾乎都在「爭」字中渡過,「比較」亦屬「爭」的一種,高中時代以前比誰的成績好,就算成績不如人,也要比一下運動或某項技能比人家強,如田徑、游泳、書法、演講.....等,反正就是「輸人不輸陣」。到了大學、研究所,屬於專職教育,除了專業成績出人頭地以外,還要拼個碩士、博士的,除了自己有面子外,家人也能揚眉吐氣一番。

進入職場,就更有的比了,比行業高尚,比職務高低,比薪資,比誰吃的開,可謂無所不比,娶個老婆還要比臉蛋,比身材,比學歷,比背景....等等。

真正比不過的,還有一個發洩的方式,就是由羨慕而忌妒而心生怨恨,更有甚者,不惜編造謊言,造謠生事,打擊中傷「比」不過的對手目標,企圖拉下對方頭上的光環,也突顯一下自己的存在價值。

有沒有想過,人比人氣死人,為何會「比」,就是因為「貪」字作怪,從小的教育讓我們身陷其中,無法自拔,因此由年幼比到年老,直至比進棺材方才休止,何其可悲。

人要不要與別人比,一定要比,而且非比不可,與世無爭的乾脆出家,青燈木魚了此殘生。所以一定要比,才有動力與活力,但應該是見賢思齊,可以激勵自己學習優秀的對象,與之齊方能超越乎,不是嗎?條件差別人一大截,徒然用一些無用的方式,羨慕忌妒,造謠生事,中傷破壞,會有用嗎?

所以一定要爭,但要爭的無聲無息,如同不爭一般,要爭正面的,不要盡往負面使力,另者要認清現實,有些事情爭也沒用,何不順之,例如老婆沒人家老婆漂亮,就無爭的必要。而且要在不爭之中去爭,才不會引起別人的警覺性,悄悄去做,不露山不顯水,才能保持冷靜,抓住時機,切中要害,則天下如何與你『爭』。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海納百川」出自《莊子‧秋水篇》:「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納之。」

「有容乃大」出自《尚書‧周書‧君陳》:「有容德乃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表明處世之方。意指海之所以浩瀚無邊,是因為其容納一切河流之水。用來比喻一個人要想氣度、胸懷寬廣,就要不僅寬容別人,還要不斷的吸取不同的知識。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是因為它有接納百川的容量。

「壁立千仞」出自《水經‧河水注》:「其山惟石,壁立千仞,臨之目眩。」古人以七尺為一仞,極言雄偉高峻。

「無欲則剛」出處應來自《論語‧公治長》:『子曰:「我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宣示立身之道。岩壁之所以聳立千仞,因其剛強無雜質。行事若想有成,理應如石壁之屹立,排除一切私欲雜念。人若沒有私慾,品格自然高峻清潔,屹立不倒。

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查禁鴉片時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幅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這幅對聯形象生動,寓意深刻。上聯諄諄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於不敗之地;下聯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林則徐提倡的這種精神,令人欽敬,為後人之鑒。

將這幅對聯的內容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一則欣賞其宣揚的寬容和大氣,二則也是激勵自己能排除私欲。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說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這也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中國過去有句俗話,叫做「宰相肚裏能行船」。姑且不論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們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樣廣泛胸懷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中的「欲」意思是想得到某種東西或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貪心;欲望過多過大,必然欲壑難填。貪求欲者往往被財欲、物欲、色欲、權勢欲等等迷住心竅,攫求無已,終至縱欲成災。

「無欲則剛」,它揭示了一個道理:去除私欲,就能無所畏懼;無所畏懼,就能一身正氣,剛直不阿。 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剛鋒永在,清節長存。 「無欲則剛」的精神,理應刻鏤在心版上,如此人到無欲萬般皆無所求,不與社會眾生隨波逐流。

人若無欲品自高。就是說,人若沒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潔清,不染塵泥。社會上還存在著假、惡、醜現象,純潔社會、淨化風氣則是我們要擔負起來的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無欲則剛」的操守,將使我們能在障眼的迷霧中辨名方向,勇往直前;將使我們在與邪惡的鬥爭中伸張正義,克敵制勝「無欲則剛」,使人如同蒼松翠柏,不怕烏雲翻卷,不怕雨暴風狂,挺立世間,永不摧折。

 

2011/5/30 (週一) 為文於青藤小書屋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感言:

將藝術創作鐫入骨髓刻進生命之中,將繪畫視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月落日出赫赫光輝耀照天地氤氳靈氣,胸懷高山大川之魄巍巍巨嶽自顯崢嶸。

冷冽寒風呼嘯明澈天空晴亮雪嶺雲海滔湧陽光輝映;我欲縱馬馳騁我將展翅翱翔我追逐疾風並擁抱藍天。隱密森林呢喃巖峻巉岩聳矗廣袤湖潭深邃雲霧輕飄我曾聆聽傳說我正緊握美夢我吟嚎長歌與蒼鷹齊飛。

一日之求 毀譽不計 心安理得 安然入眠,一生所願 遨遊天地 了無虧欠 無忝所生。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