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陳東元老師的故鄉情懷畫作 心得

撰文:馮金葉

早期我有幸見識到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水彩黃金時期」的盛況,當時每每面對系展上那活潑多元、創意無限、及各式各樣的水彩風貌,既感動又崇拜,真正影響了學弟妹們的眼界及投入水彩領域創作的決心。在眾多了不起水彩畫前輩中,每一位都有自己明確的風格與特色。陳東元老師完全以台灣農村為主題,畫出台灣農村風土民情的本色--那刻苦耐勞的、純樸簡頓的、知足樂命的精神。每一幅作品用明確簡單的農村意象,不論是人物、動物和景致,均是用沉穩平實的筆法,很誠懇忠實的呈現。陳東元老師的農村作品複製畫,一直是我長期教學中很好的鑑賞範例。

今年八月有機會在東元老師畫室,親近欣賞並閱讀了近二十年的油畫創作,累積了四、五十件大幅的油畫連作。從台灣的鄉土影像拓展到大陸的重山大水,面對這豪壯的重山大水與壯觀的人物群像,內心感動不已,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我個人對故鄉情懷的水彩畫作特別獨鍾,就此提出觀賞心得:

從網站上閱讀《牧牛老翁》(1981)畫中老翁與牧牛之間的相依相惜,《舐犢情深》(1989)那羊兒的單純溫馨,那豪氣大作《百牛戲水》(1987)溪中戲水的孩童與牛群,渾然天成質樸率真的的鄉野情調。陳東元老師從自己的生活經歷深刻體驗出發,作品反應出當時社會經濟的真實面像,如《牧牛老翁》在創作自述提到嘆息臺灣往昔是農業社會,但農人卻被忽視,處於社會最低層,是被剝削的對象…所以《牧牛老翁》畫面雖然很溫馨 ,但內裡的蘊涵卻很苦澀感傷,感觸良多(摘自陳東元網站:《牧牛老翁》)。東元老師從對立不滿的、了解社會階級的不同,到接受外來文化的刺激成長,到逐漸融合成自我超脫,自我省思。對藝術、對人生、對文化都非常認真的思考與探索,無懼艱難,面對挑戰。每幅創作都是非常認真的面對,尋求最貼近內心深處的情感與理念。從大量搜集資料開始,照片是可取可捨,絕不抄襲照單全收,思索著表現方式和架構,用文字闡述創作意念與黃金比例的構圖方式,鑽研理論踏實的表現在創作中,是一種追求真實性的、有理想性的安排呈現。

陳東元老師從理性、客觀、自然出發,走向自我探索與自我省思的方向。《百牛戲水》(1987)那溪中戲水的孩童與牛群,渾然天成質樸率真的鄉野情調。那「質樸率真的的鄉野情調」其實是既複雜又精緻的理想文化,是一種追求完美理想的庶民文化。近百牛隻在溪中戲水,場面撼人,牛群們悠遊沉浸在溪水中,不再是社會最低層,被剝削的對象,牠們是自由自在的,幸福的,平等的。「我崇敬牛,更以牛為師,勤奮不倦,踏踏實實,穩步向前。畫牛,可以撿拾過去生活的點滴,肯定對生命的執著,…寄託那深沉著愛鄉土的感情」 (摘自陳東元網站:話牛畫牛)。所以東元老師從心靈深處出發就是崇敬牛、愛牛,畫出牛和人類一樣平等、自由幸福的。眾百隻牛可以幸福快樂,那麼牠們所承載的農村農民也是富庶安樂的。畫中幾組兒童嬉戲部份更是回顧過去,寄望未來。東元老師的童年生活是窮困無助的,心中經常想的是如何掙脫窮苦茫然沒有前途的山居歲月,振翅翱翔至充滿憧憬的蘭陽平原,或許這種滿是幻想的習慣養成自小視野寬闊,胸懷雄偉的涵養(摘自陳東元網站:守柔不爭)。畫中這群孩子們與牛群一起悠遊自在於溪中戲水,有騎馬打仗相互嬉戲、有騎在牛背上、有捉泥鰍、拾河蜆,生動活潑的姿態外,臉部喜、怒、驚、樂的表情自然純樸,笑容天真無邪,是理想中完美幸福的童年體現,更是辛勤耕耘之後的農村生活呈現出美滿和諧的願景。陳東元老師經過長期思考內心愈趨平靜沉穩,透過主觀創作意念,將自己心中崇高理想的庶民文化,作出最完美的藝術呈現。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6 群牛戲水(油畫) 193.9X130.3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7 百牛戲水(水彩) 210X112.5CM

敬請按此文字進入瀏覽創作意念及構圖方法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感言:

臺灣是藝術家的墳場,從事藝術創作是條不歸路,要有守貧的準備。臺灣沒有讓藝術家生存的環境,藝術創作只能當興趣,不能當職業。

藝術的真諦在色彩中求生命的深度與厚度,藝術的過程在技法中求藏巧守拙鋒芒不露,藝術的生命在創作中求真善美與返璞歸真。

每個人頭上各有一片天,各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各有自己的道路;每個人經歷不同,各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從自己累積的生活經驗中去尋找靈感,這便是創作之源。

生命在決心死去的一刻點燃,藝術家的事業,是在閉上眼睛之後才開始的,走入歷史後得到的聲名,才是真正的榮耀。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