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手札


陳燦陽

 

晨光微寒故人來

熱心的學長、學姊以網路部落格為連絡平台,號召校友並且細心規劃,促成了為期3天2夜的「大元尋根之旅」,5月17日清晨,散居各地的校友終於和多年不見的師長在寒溪國小的廣場相見,熱絡寒暄的氣氛溫暖了微涼的清晨,也揭開尋根之旅的序幕。

說時依舊淚如傾

帶著千山萬水的人生際遇,校友們再次的相聚可謂風雲際會;大家魚貫進入教室,依序坐在安排好的座位上,時光彷彿回到多年前一個剛唱完國歌、升完旗進入教室的早晨,大家依舊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只是,椅子變矮了、桌子變小了、長手長腳在桌椅間顯得侷促,在熱絡的笑聲裡,仔細端詳每張似曾相識的容顏──高齡88歲創校的李有權校長、最後一位離校的閔秀謀老師、第二屆的高連金學長、同名同姓的兩位朱文章校友……,「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當初離別時的青澀,與如今再見時的滄桑,讓人不禁感嘆「歡笑情如舊、蕭疏髮已斑」;校長和藹可親、溫馨無限的一席話,讓在場校友再次如沐春風,走過無數坎坷現實,再次聽見兒時最無私、最真心關愛的聲音,許多人再也止不住內心激動的情緒與沸騰的淚腺,也只有在最親愛與信任的安全懷抱中,才能這樣放肆縱情的流露真情。

往日崎嶇還記否

體力能勝任的校友,將繼續下一階段的3天2夜的尋根之旅,從古魯通往大元國小的山路陡峭,再加上十多公斤的背包,越往上爬身體的負荷就越重,腳步也越沉甸;但心中夾雜著盼望已久與兒時記憶的目標,彷彿一股精力充沛的湧泉,一次次的鼓舞著疲憊的遊子走向回鄉的路。終於,在荒煙蔓草中出現了熟悉的景象──屹立不搖的水泥校舍、鉛華盡落的斑駁牆壁、頹廢不堪的傾毀窗戶,猶如老態龍鍾、歷盡滄桑的母親,默默的忍受歲月的侵蝕與孤獨的煎熬,在陰霾灰暗的黃昏裡,依然挺起腰桿等待回鄉的遊子,給予最親切溫暖的擁抱。

今夕何夕話當年

當晚,大夥兒再次重溫兒時舊夢,分工合作的打理食宿所需,恍惚中,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小班教學、同吃同住的森林小學,雖然食無山珍海味,但廚房阿桑會變出香甜的鍋巴讓我們當零嘴;雖然沒有父母親天天呵護倍至,但有老師的噓寒問暖和同學的互相照顧。不知是否感染到我們尋根的悸動,原本陰霾的天空在夜晚清朗了起來;夜宿母校懷抱,對著明月當空、星光閃爍,大家把酒言歡直到星月將沉才入睡,留下兩盞昏黃的煤油燈,猶如母親溫柔守護的眼神,在夜色中放暖直到天明……。

繁華落盡朱顏改

翌日清晨,暫別母校,探訪昔時大元山伐木區最繁華的大本營──四公里,沿著鐵道的軌跡追尋舊時的記憶,熟悉的地標──大紅檜,儘管它是大元山海拔最低也是最大的紅檜,卻也不堪歲月與纜繩的磨蝕,早已形銷骨毀,像一位功成身退的父親悄然佇立,從鞍部到此紅檜的距離為四公里,此地也因此命名;接著,經過南澳毛蟹的故鄉,溪水清澈依稀,幾隻堅守故里的毛蟹也熱情的歡迎我們回鄉,途中遇見的一磚一瓦都令訪舊的我們驚喜不已,牽動了年少的兒時記憶,也加快了遊子的回鄉腳步;最後,終於見到睽違已久的四公里。這片山林裡難得一見的平地,是舊時機械維修與民生物資的集散地,從各式各樣的廠、房、庫、舖遺址,依稀可見當時的門庭若市,而如今映入眼簾的,卻只剩雜草叢生,淹沒了記憶中的繁華盛況,也掩蓋了遊子們的不勝唏噓。

點點滴滴成追憶

第三日,在母校的晨曦中醒來,還以為要如兒時住校一般,從疊棉被的團體生活中展開快樂的一天……,大家在一面老舊的黑板上留下簽名,不是到此一遊的豪情征服,而是來此一聚的歡情追憶;意外的,東元學長發現校舍的門牌恰與校長年齡88不謀而合,便提議將門牌拆下於校友聚會時獻給校長,帶著這個意義非凡的禮物,大家都還想再多看看這裡的一景一物;然而,時不我予,只能趁著天色明亮,盡速將母校做一個巡禮;走到唯一清晰可辨的水泥校舍前,大家唱出數十年不曾出口的校歌,版本有二,舊情唯一;再往下走,原有的舊教室已無蹤影,教室前方的操場大半坍塌,教室後方以紅檜木搭成的擋土牆,卻奇蹟似的完好無缺,不知要護衛誰?沿著校舍下方的山坡往下踏上歸途,望著母校漸行漸遠……終於消失在荒煙蔓草之中,我知道,我將會護衛著這份屬於大元的童年記憶,直到永遠……。

晨光微寒故人來,說時依舊淚滿腮。

往日崎嶇還記否?今夕相聚春不再。

繁華落盡朱顏改,歡情如昨青絲白;

他日再見能幾時?荒煙漫草覆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