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五姊妹跟爸爸最後到古魯玩拍下的,左邊的第一位是游愛珠,後面是最小的妹妹游惠玲,右邊第一位是游月娥、游淑娟、游麗珠。

 

來自心靈深處的回憶


游月娥

 

得知陳東元學長為大元國小設立網站,當我們瀏覽過後激起大家很大的共鳴,互相聯繫後我們十五屆的同學,決定先行開一次同學會,當確定日期後,那種期待的心情,有的同學三十多年沒見面了,相見時有如陌生人,歲月真是不饒人,大家都已變成中年一族,外貌都與三十年前差異甚大,幾乎叫不出同學的名字待大家相互言談後,總算搞清楚誰是誰了。

聚餐中大家談到在大元國小的點滴,舊學校因地震操場塌陷,落差有2至3米左右,所以我們就搬到學校禮堂對面,那是一間木造的房子上面搭蓋鐵皮,冬天好冷好冷;如遇下雨時,哩啪啦的雨聲,讓我們都沒能靜下心來上課,老師更要提高嗓子,學生才聽的到!記得那間是餐廳,因沒地方上課所以將餐廳隔一半,右邊讓我們六年級上課,左邊是住校生的餐廳,中間好像是用一塊帆布之類的東西隔著,好克難!在當時的環境下倒也不覺得辛苦,那間餐廳的窗戶是用好幾塊木板,釘成正方形,要打開窗戶時,是用一根棍子往外頂出去後,再將那根棍子抵住窗框。老師的位子就在窗戶邊,六年級導師是─周世明。有一次上課時,林東山不知道在哪裡撿到一條蛇皮掛在窗戶外面,老師要上課第一件事就是走到位子上拿棍子把窗戶往外頂,看到蛇皮嚇一跳,因為時值夏天蒼蠅又在發臭的蛇皮上飛來飛去,老師氣爆了,發飆說:是哪位同學把蛇皮掛在這裡?大家在心裡偷笑但都不敢說。

小時候最常跟陳枝田玩在一塊兒,因為住隔壁,家後面有養雞、鴨,常引來好多麻雀搶食物,於是就和陳枝田去爸爸的鋸木工廠找木板,釘了一個箱子,裡面放白米,想引誘麻雀來吃,門用一條繩子繫著,等麻雀進來吃食物時用力拉繩子,門就會掉下來麻雀就跑不掉了。兩個人就躲起來等麻雀上鉤,一等二三個小時,麻雀卻不上當!現在想起來真是太天真了。因為家裡有養雞、鴨﹐而大姐愛珠已到羅東讀初中,我和二姐麗珠年紀比較大,早上要輪流一個掃地、一個就餵食雞、鴨。有一天,二姐餵好鴨子,卻一直站在那裡不敢動,我就喊她,你為什麼不進來?二姊說有一隻蝴蝶停在旁邊她不敢走過來。我心裡想:一隻蝴蝶有什麼好怕的?我常帶著兩個小妹去挖蚯蚓回來給鴨子吃、養蠶寶寶時就爬到樹上摘最嫩的桑葉,要換桑葉時會將蠶寶寶放在手掌心,蠶寶寶還會爬來爬去的!當時聽到媽叫她快過來,姊就是不過來,媽趕著要去苗圃作工,氣的拿棍子要打人,二姐卻哭著喊,就是不敢啦!要我把蝴蝶趕走。現在的二姐連蟑螂都怕,看到蟑螂馬上跳上椅子,動作比誰都快,家裡兩個小妹─淑娟、惠玲年紀較小,工作自然會少一點。但是大妹淑娟小時候身體較弱,父母親如下山就會買魚油,叫我和二姐記得弄給大妹吃,因為小時候沒什麼零食,魚油甜甜的很好吃,在餵大妹時我和二姐都會偷吃,如給小妹看到了,會說回來要告訴爸爸,我和二姐只好讓她加入我們的偷吃行列,等到爸媽回來一看到剩沒多少,記得才買幾天一瓶就快沒了,很生氣的說:這是要給你妹妹淑娟吃的,你們不可以吃!那時生活都成問題了,買魚油在當時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想起那種堅苦的日子,想起來真是心酸!記得母親要去苗圃工作,便當沒菜就煎一個荷包蛋和自製的菜脯,我和兩個妹妹就站在爐灶邊一直問媽你在做什麼,媽心理不捨,就每人夾一小塊給我們吃,所剩無幾的就是媽午餐便當的菜,回想起來真是心疼母親,寧可自己吃苦也不讓我們受委屈。

父親工作的場所就在家對面的製材所,中午的時候會回來把飯菜弄熱給我們吃,記的當時想吃零食,就跟父親要五角,爸說:沒錢啦!我就是不走,一直在吵著要五角,父親很生氣跟我說:「五角沒有啦,要肉割一塊去!當時懵懵懂懂不懂大人的世界裡生活有多苦,只想滿足自己慾望,如今身為人母才深刻体會到所謂的“養兒方知父母恩”。

身為長女的大姐愛珠,才讀初一就知道体會父母親的辛勞,因家中經濟不佳,對難得出現在餐桌上的魚、肉,她經常囑咐我和二姐:妳倆少吃ㄧ點做榜樣給二個小妹看,知道嗎?當時嘴裏回應好,心理渴望吃ㄧ口。大姐當時與伯、叔父同住,她的房間小小的,當全家回羅東時,全家就擠在她那張小床睡覺,大姐一再叮嚀我和二姐睡覺時,要捲曲著身體睡,讓父母親和二個小妹睡的舒服點,如此爸爸才會多住幾天再回山上,孺慕之情由此可見﹗就因大姐的貼心懂事,加上堅毅的個性,讓她在職場上表現出色,大姐亦是我們姐妹尋求幫忙的對象,更是我們心中敬佩與學習的榜樣。

回首兒時,雖無充裕的物質享受,但山上大人們純樸勤儉及慈愛的個性,遠非物質所能取代,也是如此,奠定了在山下能守本分打拚而各自擁有一片天地的基礎。

二十多年大元國小的月回憶,就在陳大哥用心發起中,引起校友熱烈的回應,並找回失落的童年回憶,感激與欣喜之心無法言表,由衷期待校友會的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