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一段回憶
汪傑老師 民國45年至48年
「老師…我叫蔡美齡,我是大元國小畢業的學生,最近我們都一直在找你,找了好久,現在總算把老師找到了,我會轉告其他的同學,叫他們跟老師聯絡。」 當我從電話中聽到這一段親切的話的時候,讓我非常的高興,好像久別的朋友在他鄉相遇的感覺!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相繼又有魏秀雲、陳東元、陳百森、高連金、司仲敖、陳金城打電話過來,從他們簡短的談話中,大概的了解到大家的近況,知道大家都很有成就,覺得非常高興。陳東元同學告訴我說,有幾位熱心的同學,想為大元國小的存在出一本書,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甚表贊同,大家也邀我來寫一篇文章共襄盛舉。說實在的,我退休後,閒散慣了,筆墨早已塵封,加上眼力也不好,很少寫東西,經過大家再三的邀約,如果再拒人千里,實在覺得卻之不恭,寫了又怕這篇文章難登大雅之堂。 我在大元國小服務了三年,時間不算長,可是我對這裡的一切,卻是記憶猶新。大元山上的生活條件,雖然不算太好,說起來也不算太差,令人稱道的是這裡的環境清幽,空氣新鮮,沒有車馬的喧囂聲,住在這裏令人有超世脫俗的感覺。到了夏季,氣溫涼爽舒適,是個理想的避暑勝地,冬季來臨時雖然室外氣溫很低,可是每一間教室內都有裝火爐,熊熊的烈火驅走了寒意,仍然會覺得溫暖如春,火爐中所用的燃料,全部由家長提供,這些燃料都是就地取材,可以源源不斷的充份供給,不用擔心燃料會中斷。老師們的每日三餐,是到林場的食堂去解決,食堂的食物是價廉物美、美味可口,而且菜樣也是時常變換,像是蒸餃、小籠包之類的美食,也是常常可以吃得到的。山上也有理髮店、洗衣店、醫務室,到了冬季天氣寒冷的時候,大眾浴室還有燒熱水供應,讓大家洗熱水澡,凡是生活上所需要的,這裡可說是應有盡有了。 大元國小學校雖然很小,可是設備都很齊全,而且教學也是正常化。在李校長的領導下辦得有聲有色,李校長學識淵博、經驗豐富,而且處處為人表率,從旁協助老師們做了很多的行政工作,減輕了老師們的工作負擔,使老師們有較多的時間用在教學上,使學生受益更多。我在大元國小服務的三年中,教的都是六年級。第一年教的是高連金這一班,第二年教的是簡阿嬌這一班,第三年教的是司仲敖的這一班,這三屆的學生人數也都很少,都是在二十人左右,甚至高連金這一班只有六個學生。平地學校的每班人數都是四、五十人,兩相比較相差甚遠,大元國小的學生真是有福了,因為學生人數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就可以增加,老師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學習能力都能知之甚詳,給予有效的補救,拿作文課來說,平地學校的作文是每兩週做一篇,而我們是每一週就要做一篇,增加一倍,用這個方法來增進學生的作文能力。大元國小的學生,除了極少數的同學住在自己家裏之外,大部份的同學都住在學校,每天晚上有晚自習,老師會陪伴在旁,做一對一的個別指導,這也是平地學校沒有辦法做到的。記得有一次,縣教育科(那個時候稱做「科」,不是稱做「局」)的袁以乾科長率督學到學校來視導的時候,來到我們班上抽查,他出了一題數學題,叫出一位同學到黑板前演算,班上的同學都很緊張,因為袁科長叫出來那位同學的數學成績並不是很好,怕他緊張,算不出來,出乎大家的意料,他竟然很快的就算出來了,而且答案完全正確,得到了袁科長的贊許,我們也都覺得很光榮。我們雖然很注重學科,可是我們並沒有一味的死讀書,對課外的指導也是很重視,像是春季、秋季的遠足、校外的參觀、母姐會、遊藝會等,都是一點也不馬虎,認真的在做,我還記得有一次的遊藝會,我們辦得有聲有色,吸引了很多觀眾前來觀賞,博得熱烈的掌聲。 教育是良心的工作,在那個還沒實施九年一貫制的時候,上初中是要經過考試的,教畢業班的老師,身負學校跟家長的重託,深知自己責任的重大。於是集中心力,全力以赴,相信世界上的事,沒有不勞而獲的,也更相信,沒有勞而不獲的。堅信凡努力過,必有所獲,不是嗎? 直到現在我還是非常的懷念那一段,為升學而師生共同努力的時光,我也常回憶起,在一次颱風過後,山上交通中斷,我們師生爬山涉水,下山赴考的那一段往事,當然也不會忘記,我們全部都錄取的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