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元國小的教室及學生宿舍搬遷過程
上課教室的遷移過程
大元國小的主體教室是檜木建造的木造建築,經擔任家長委員及家長會長的黃清河自年輕時便在臨場工作,做了以下描述:
約在民國41年完成,重新開始木材生產工作,當時分場長是 蔡佑之
先生,蔡主任很注重教育,極力向林產管理局及太平山林場爭取設校事宜,經管理局及場長沈家銘先生同意下,設立了太平山林場的地3所子弟學校(另兩所為太平及土場)。
當時就於辦公室軌道下方開始整地,所需木料由羅東ㄧ車ㄧ車的運送上山大興土木,於校舍和兩棟員工宿舍一起完成時,便成立寒溪國民學校大元分校,由程遠瑞先生擔任分校主任,同時由林場派2位員工協助教學工作,分別是陳兆震和孫在琴老師,同時也開辦了民眾補習班,晚間在事務所由陳兆震先生為失學的員工擔任教學工作。
民國42年大元山 分校獨立為大元國民學校, 李有權
女士為首任校長,當時他認真而努力的負起資源不足教育工作,引進優良師資培養不少優秀菁英人才,民國40多年至60年台灣經濟最蕭條時期,都依靠公賣局和林產管理局維持台灣經濟。

大元國小的主體教室是檜木建造的木造建築《大元國小校友王愛寶提供圖片》

大元國小木造建築主體教室的的平面圖《大元國小校友陳東元繪製》
大元國小木造建造的主體教室在臨場裁撤前兩年就已經拆除,其原因是最後一任校長程遠瑞任期內操場嚴重塌陷,無法修復整建,學生沒有活動場地且十分危險。

操場嚴重塌陷《大元國小程遠瑞校長提供圖片》
最後三年的教室改換至林場中山堂及臨時搭建的屋舍。
|

林場中山堂是木造建造的主體教室操場嚴重塌陷後上課的教室,師生在畢業典禮後於中山堂前合影。
《大元國小校友黃慧敏提供圖片》
|

木造建造的主體教室操場嚴重塌陷後,上課的地點改至中山堂及臨時搭建的屋舍。左上角即為臨時搭建的屋舍,中山堂在照片右邊(照片看不到),學生活動則在兩處教室之間的空曠地方。《大元國小程遠瑞校長提供圖片》 |
學校的校門也由下方的位置上移遷至運材鐵路旁。
|

李有權校長時期的校門。前排中為李有權校長。
《大元國小校友司仲敖提供圖片》
|

程遠瑞校長時期的校門。後排為程遠瑞校長。
學校操場在程遠瑞校長任內塌陷,學校主體建築─檜木教室變成極度危險的建築物,只好借用大元山工作站大禮堂當教室,校門也移到蹦蹦車鐵路旁,新校門是生鐵焊接。照片中程遠瑞校長與學生在校門合影,右側木造房舍是大元山工作站醫護室。
《大元國小程遠瑞校長提供圖片》 |
學生宿舍的搬遷過程
大元國小的學童來自海拔2000公尺左右的翠峰湖山區甚至更為遙遠的深山裡,學校離住家需一天路程,因此80%學童必須住進學校宿舍。
最早時期的學校宿舍位在現今殘存的水泥教室地點。

大元國小最早時期的學校宿舍平面圖《大元國小校友陳東元繪製》
|

住校生在最早時期學校宿舍用餐情況。
學校宿舍曾經有好多年沒有餐廳,只好在宿舍窗戶前搭建小木板為桌,吃飯時只能站立,在沒有任何照明設備下,只有透過窗戶微弱的陽光才能看見飯菜。窗戶上掛的是盥洗的毛巾,桌上鋁製的小碟子上只盛著幾片沒有油脂,沒有鹹味的青菜。
《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

目前大元山區殘存的鋼筋混凝土建築。
最早時期學校宿舍在該地點,後因颱風嚴重毀損,改建為水泥建築後,最先為學生宿舍,後來成為低年級的教室。
《大元國小校友陳東元提供圖片》
|
民國五十年有一次強烈颱風波密拉,狂風怒吼,風雨交加,將學校宿舍屋頂掀掉,所有米、菜全部吹掉,宿舍裡的學生餓了三天才接獲善心提供米飯,但沒有其他食物,只能以鹽巴拌飯。
|
民國50、51年颱風警報列表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
|
編號 |
中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警報期間 |
強度 |
侵台颱風路徑(九類) |
近中心最低氣壓(hPa) |
近中心最大風速(m/s) |
警報發布次數 |
|
196219
|
黛納 |
DINAH
|
10/01∼10/03
|
強烈
|
5
|
950.0
|
51.0
|
12
|
|
196216
|
愛美 |
AMY
|
09/01∼09/06
|
強烈
|
2
|
910.0
|
70.0
|
19
|
|
196215
|
萬達 |
WANDA
|
08/28∼08/31
|
中度
|
5
|
945.0
|
48.0
|
11
|
|
196209
|
歐珀 |
OPAL
|
08/03∼08/06
|
強烈
|
2
|
905.0
|
75.0
|
12
|
|
196205
|
凱蒂 |
KATE
|
07/19∼07/23
|
中度
|
6
|
965.0
|
38.0
|
18
|
|
196122
|
沙莉 |
SALLY
|
09/26∼09/29
|
中度
|
4
|
970.0
|
40.0
|
10
|
|
196120
|
波密拉 |
PAMELA
|
09/11∼09/12
|
強烈
|
2
|
920.0
|
65.0
|
7
|
|
196116
|
勞娜 |
LORNA
|
08/23∼08/26
|
強烈
|
4
|
953.0
|
60.0
|
9
|
|
196114
|
裘恩 |
JUNE
|
08/04∼08/08
|
中度
|
3
|
950.0
|
50.0
|
12
|
|
196109
|
艾爾西 |
ELSIE
|
07/13∼07/15
|
中度
|
5
|
960.0
|
45.0
|
9
|
|
196108
|
都麗絲 |
DORIS
|
06/30∼07/01
|
輕度
|
--
|
990.0
|
20.0
|
5
|
|
196104
|
貝蒂 |
BETTY
|
05/24∼05/27
|
強烈
|
6
|
940.0
|
60.0
|
13
|
|

學校主體建築檜木教室在強烈颱風吹襲下殘破的景象,學校幾個月無法上課,只好放假。《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

照片背景可以看到颱風過後學校操場受損狀況,圍籬支離破碎
,樹木傾倒並且被刮得光禿禿只剩枝幹。《司仲敖提供圖片
》 |
學生宿舍因強烈颱風關係,屋頂被強風掀飛,嚴重破損,無法使用,只能借用大元山工作站
中山堂以靠背長板凳為床。

最早期林場中山堂平面圖《大元國小校友陳東元繪製》

學校借用為學生宿舍的中山堂平面圖《大元國小校友陳東元繪製》

學校借用中山堂為學生宿舍的用餐情況。
住宿舍學生迎著寒冬的晨曦吃早餐,可以看到身體矮小的低年級學生正在從鐵桶裡打稀飯,盛好飯的學生不能先吃,必須等宿舍管理老師或值星學生喊“開動”才能吃飯
。圖片中可以看到學生前面桌上放的只有一碗稀飯及小碟子一塊上含有霉味的豆腐乳,左下角有一位學生頭纏著紗布 鐵定是昨天不小心摔傷 曾經嚎啕大哭一場
。《陳明來提供圖片》
李有權校長在強烈颱風波密拉將學校宿舍屋頂掀掉,嚴重破損,無法使用,多方努力向有關單位極力爭取,於民國53年完成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教室,共三間教室。
這間鋼筋混凝土教室是大元山區唯一的完全鋼筋混凝土建築,林場裁徹時無法拆除,是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鋼筋混凝土教室完成後,前二年為學生宿舍,但住校生用餐仍在大元山工作站中山堂。
這三間教室,第一間教室是儲放當年李有權校長極力爭取榮民子女才能享有的聯合國援助營養午餐,物資包括麵粉、奶粉、燕麥,還有募集的食用油、健素粉。也是負責營養午餐老師製作饅頭的處所。
第二、三間教室曾當作學生宿舍,當時男女生分開住宿,管理宿舍老師隔著小窗可以同時掌握兩寢室狀況,至於門則是兄弟戶找姐妹時,不必到走道上,夜間樹梢有貓頭鷹的鳴叫,草叢會竄出毒蛇,年紀小的不敢外出。
民國54年學生宿舍於大元山工作站中山堂對面空地改建完成,第二、三間鋼筋混凝土教改為低年級上課教室。
|

第二、三間教室曾當作學生宿舍,當時男女生分開住宿,管理宿舍老師隔著小窗可以同時掌握兩寢室狀況。黑板上《大元國小,心目中最偉大的學校,最有愛心的校園》是MIT台灣誌2008年五月17日至19日拍攝重返大元國小尋根《深山裡的同學會》,筆者用粉筆寫上的。 |

民國五十五年入學第十七屆畢業校友在就讀低年級時合影,中間坐著的是于家駿老師、李有權校長、呂富美老師。
《大元國小校友高淑錦•朱秀薇提供圖片》
|
|

最後一任程遠瑞校長與學生在學生宿舍─兒童新村前合影,右側木造房舍是學生宿舍的餐廳和木造教室的操場塌陷後上課教室。《大元國小程遠瑞校長提供圖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