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訪談紀錄

 

第 3 節:

東方情趣的渲染名家 ── 張 杰

張杰為《臺灣水彩歷史》文字編輯講解螢光壓克力原料所做的寶石畫

 

劉有著「臺灣當代荷花大師」之美譽的畫家張杰,1921 年出生於上海。其筆下荷花綠葉輕搖、粉荷微傾,在畫紙上搖曳生姿,獨具清逸;我們造訪張杰的畫室時,見到大大小小無數隻作畫用的毛筆,畫室旁還有一個隔間,裡面擺著是用美國進口的螢光顏料所創作的畫,在螢光燈的照耀下閃閃發亮,洽如1996 年這一系列的創作展「寶石世界」之名一般,十分別緻。

我們好奇問了張杰平常喜歡用羊毫的還是尖毫的毛筆來作畫?他回答我們:「都有。我什麼筆都有,也有水彩筆,水彩筆也是有很好用的。那它有何好處呢?每種工具都有它的用途。」可謂工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張杰熟練於使用東方人的畫具,畫出只屬於他的水彩畫。

「我一直以來都只想做畫家,不想做官,那現在我已經做到了,一無所求,每天只要想著畫畫就好。畫畫很快樂,別人問我怎麼保持長壽,我今年九十五歲了,因為快樂,人沒有憂愁。」講到畫畫,張杰只有輕鬆愉快,在他心裡,創作是藝術,從來不是拿來拍賣用的商品。「藝術不是做生意,是要展覽給大家看的。」

於1958 年創立「中國水彩畫會」,為的是宣揚中國人畫的水彩。他堅信「中國人畫的水彩是自成一格的。」今年已經95 歲的張杰,自從七O年代起就活躍於畫壇。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畫?如何啟蒙的,張杰告訴我們:「自小就開始畫畫。中國人傳統的畫法我不想畫。那我畫什麼呢?做畫家,你不可能像畢卡索,但我可以在同一個地方畫出名,聽別人說有的畫家很忌妒我,只畫個荷花也可以出名。因為我的荷花和別人不一樣。很多人買我的畫,一開始不要買荷花,但看了一輪後,說還是荷花好;徐悲鴻兒子來,一進來參觀我的畫,他問我你的水珠是怎麼畫的?

這用說得很容易,但是真的要畫是不容易的,雖然現在畫荷花的人很多。」

張杰師從早期開拓中國藝術教育的先驅—呂鳳子(1886-1959)門下,研習書法與繪畫,1948 年畢業於江蘇正則藝專,同年到臺灣任教。七十餘年藝術生涯中,張杰創作題材廣泛:風景、靜物、魚、各種花卉等均有其獨到之處,尤以畫荷為最。

至於這麼多的繪畫媒材,為什麼會鍾情於水彩?張杰告訴了我們:「為什麼畫水彩?一般來說水彩是西洋畫,但和中國的水墨一樣,外國人稱之為『Chinese watercolour』,因為一樣都是用水,只是我們東方水墨畫的顏色很少。但外國人所用的紙張、顏料、還有筆都不一樣;而且中國人要學畫之前要學書法,我從小就喜歡寫書法,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中午的時候都不睡覺,一直習字,當時我都是第一名。像梵谷,他也有受到中國水墨畫的影響,雖然他是畫油畫。

我也常說我的運氣很好,那時是臺灣經濟起飛的時代,大家才有辦法買畫,那是蔣經國的時代。而我太太也說我很勤快,畫畫和吃飯一樣,每天都畫,也常常展覽;但既然要展覽,也要求新求變,要有不一樣的作品,才有東西可以展出。有一次我參加巴西聖保羅雙年展(Sao Paulo Art Biennial),我拿了一張小畫去,有的人說你拿這麼小的畫去?但最後我的畫,登進畫冊裡去了,還有得獎的新聞,那本畫冊沒有幾張畫,當時席德進看到這幅畫也稱讚:『張杰這幅畫畫得真好。』我自豪的一點是,我畫的是有中國特色的水彩畫。中國畫的特色就是水,所以水彩也是,水墨也是。」

從九O年代初,張杰創造出了「拓墨」繪畫形式。數年後,又用螢光壓克力顏料及與水彩的混合顏料作畫,創作出作品新的質感和視覺感受。美國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及甘乃迪之妹凱莉·珍史密斯(Kelly Jane Smith)等中外人士都有收藏張杰的作品。

「中國畫上最大的優勢就是筆,西洋畫用的筆沒有中國人的多;我是用中國的筆法、用外國的材料、用現代人的精神畫畫。」張杰自信滿滿的說,自己的畫是「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水彩畫」。

張杰作畫所使用的毛筆